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楼主: karl12

朋友腰上的,这个大家慧眼看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2 19: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2 19: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器作伪中有一式即为提油。
提油:用硵提出之法上色,称为提油。提油诸法之中,以硵砂提为上,其色渗透玉理,灰煮不逮,与其色极为相似。但是在天阳时色泽较鲜,不晴朗时颜色反而浑浊,真色则不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2 20: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朋友腰上的,这个大家慧眼看看!

以下是引用李洁在2004-11-22 11:07:04的发言:[br]什么是提油啊????得!!我又外行了不是!![emb21]

提油是古代的一种对玉器染色作旧的一种方法!~
[emb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3 00: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6 01: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鹅米豆腐也。。。。偶也来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6 05: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朋友腰上的,这个大家慧眼看看!

以下是引用士心在2004-11-18 20:41:44的发言:[br]补充一下.[br]还有第三种就是满红沁![br]因为个人还未见过如此熟透均匀的满红沁,所以不敢断![br]另外历来翁仲造型多用汉八刀表现,造型也很类似.[br]图片信息有限只能提供几种可能供大家参考~[br]如果为满红沁到代之物,那就恭喜楼主的朋友了![br]望楼主指正![br]谢谢~[br][br][emb13][emb28]



请教:何时有的随型翁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6 15: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朋友腰上的,这个大家慧眼看看!

以下是引用vajra在2004-11-25 21:48:44的发言:[br][QUOTE]以下是引用士心在2004-11-18 20:41:44的发言:[br]补充一下.[br]还有第三种就是满红沁![br]因为个人还未见过如此熟透均匀的满红沁,所以不敢断![br]另外历来翁仲造型多用汉八刀表现,造型也很类似.[br]图片信息有限只能提供几种可能供大家参考~[br]如果为满红沁到代之物,那就恭喜楼主的朋友了![br]望楼主指正![br]谢谢~[br][br][emb13][emb28]
[br][br][br]请教:何时有的随型翁仲?[/QUOTE]


相传是秦朝大将阮翁仲的造型。此人身高体壮,力大无穷,勇猛善战。当时,北方匈奴经常南下侵犯,边境很不太平,秦始皇派阮翁仲领兵出征,回击匈奴,立下汗马之功,死后特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人又制作巨大石像纪念,代代相传,都尊称为“翁仲”。谨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6 18: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油法也就是油炸法, 方法是将玉器需染色部分放入油锅中炸,随油炸时间的长短不同,玉器表现就出现深浅不一的枣皮红、桔皮红等色。

烧、烤、煮、炸是人工染色的主要方法,但要使玉色酷肖古玉器尤其是获得需要染成的颜色,便常常要综合使用这些染色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6 18: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朋友腰上的,这个大家慧眼看看!

以下是引用草原狼在2004-11-26 7:55:19的发言:[br][QUOTE]以下是引用vajra在2004-11-25 21:48:44的发言:[br][QUOTE]以下是引用士心在2004-11-18 20:41:44的发言:[br]补充一下.[br]还有第三种就是满红沁![br]因为个人还未见过如此熟透均匀的满红沁,所以不敢断![br]另外历来翁仲造型多用汉八刀表现,造型也很类似.[br]图片信息有限只能提供几种可能供大家参考~[br]如果为满红沁到代之物,那就恭喜楼主的朋友了![br]望楼主指正![br]谢谢~[br][br][emb13][emb28]
[br][br][br]请教:何时有的随型翁仲?[/QUOTE][br][br][br]相传是秦朝大将阮翁仲的造型。此人身高体壮,力大无穷,勇猛善战。当时,北方匈奴经常南下侵犯,边境很不太平,秦始皇派阮翁仲领兵出征,回击匈奴,立下汗马之功,死后特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人又制作巨大石像纪念,代代相传,都尊称为“翁仲”。谨供参考[br][/QUOTE]


我问的是随型翁肿何时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6 18: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找点资料来看看

翁仲,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传他身高1丈3尺,神勇异于常人,当年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到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像或石人像称为“翁仲”。可知,陵墓前置翁仲始于秦代。
  就石翁仲而言,最早的要算登封中岳庙前两座四角亭内的石翁仲了,至今已有1800多年了。而身躯最高大的,则要数南京明孝陵的石翁仲了,它高达3米以上。

关于翁种的故事很多.
传说乾隆游中岳庙时,随驾群臣内,有一翰林院大学士,不学无术,科举时用银钱买了翰林头衔。这次随驾伴游,当走到翁仲面前时,乾隆忽然提问说;“你讲讲翁仲的来历?”这个翰林一时仓皇失措,汗流满面,不仅说不出为翁仲立像的来由,匆忙中反把“翁仲”二字念成“仲翁”。乾隆微微一笑,并不言语,回宫却下了一道圣旨,说道:“翁仲为何读仲翁?可知平时少夫功,岂得在朝为林翰,打到江南做判通。”因该翰林将翁仲念成仲翁,乾隆也故意在诗中把每句的后两个字颠倒,以讽刺批评该翰林的无知。

秦始皇曾命他出征匈奴。死后,为纪念他,将其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以镇邪驱恶。此后,大凡得点功名的人死后,都刻石翁仲立于墓前或墓道两侧,他成了镇邪驱恶的象征。 柳宗元曾有诗云:“翁仲遗墟草树平”。 世人还按其形象,用玉雕成佩饰,挂在身上。
汉代翁仲为青年武士形,头上有一发簪,细目,细嘴,双手垂下,扎腰带,腰间有一横穿之孔。 宋代以后的翁仲,为老翁形,头戴高低官帽,穿官服,双手相握,宽衣博袖,脸部为三刀刻画出眼睛和嘴巴,嘴下有三角胡须。 打孔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由头顶打下去,从两袖穿出来为三洞,这一类多为宋明时期的玉翁仲; 另一种是由头顶打到脚底,此类以清代较多。 玉翁仲的造型,一般都极其简练,且温婉含笑,表现有道者精气内敛,内省自我。
  


[本贴已被 田海涛 于 2004-11-28 13:22:42 修改过][/COLOR][/ALIG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