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946|回复: 9

老玉新工和新工老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4 03: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玉新工和新工老玉:
  老玉新工有三种情况,一是老玉补工,如在老玉素器上加上纹饰。二是老玉改制,如将断壁改作玉璜。三是老玉新做,利用残破的老玉改制一些小件玉器,如肛塞、鼻塞、冲牙之类。老玉新做的目的是提高玉件的身价,想谋个好价。但老玉新工会有很多蜘丝马迹,除上述9种之外,首先是破坏了老玉的皮壳。大家知道玉器埋地久远之后,其表面会有一层蜡状、石灰状的皮壳,如果施以新工,那末新工之下玉质表面光泽与质感。就会不同于原来的表面光泽与质感。老玉新工还会破坏原来老玉的沁色、沁纹,使之断开,这也是老玉新做的一个特征。改制的老玉露出皮壳之下的玉质,也不同于透过皮壳看到的老玉的颜色,这是因为受沁的皮壳被磨去,沁色就变为空中楼阁,成了“孤立”的沁色,失去了从哪里沁入的“大门”。老玉新做很有迷惑性,一不小心就会上当。

  新玉老工,是在新玉上模仿老工制作。因为世间有一些石材和边玉具有自然花纹条斑,有的像沁色,有的像钙化,有人就利用这些石材来仿造老玉器。为了在做工上不露马脚,有的开窗口也用手锯拉出来,有的先用新工做好,再用解玉砂磨砂,有的用特别细密的金刚砂砣,减少转速细心勾线,不让线条出现崩口……等。做好之后还要人造皮壳、灰皮、假沁、土咬种种花头,包装出笼骗人骗钱。新玉老工除了认玉之外,在钻孔、线条沟底、开窗时首先钻下的钻孔(就算线锯锯完,仍然会留下残剩的半个钻孔)、沿底死角、膛内形状等处很容易找到新工的痕迹,从而识破伎俩。

  现在据报道,新工有了新的发展,如激光雕刻、微波振动雕刻、喷砂雕刻等等,但只要我们认识了老工,那么别的什么加工方法都不会与老工完全一样。这是因为古人与现代人在审美观点、文饰与造型的理解、使用的工具设备的差别都不可能相同,因此制作出来的器件在神韵、气质上必然不会一样,在做工和工艺处理上也会有所差别。尽管有些仿件也精心模仿,百般掩饰,只要我们多看多想细心留神,总会查出端倪看出破绽,避免上当。有一点要指出的是,现代新工由于设备、工具、磨料都会比古时先进,精心制作的玉器完全可能超过陆子刚!用先进的加工方法和现代工艺去创造当代崭新的玉器艺术,是我们共同赞成和希望见到的!

出土古玉的断代与保养

玉入土年代越久此玉出土后越生,但也有区别。

中国玉称为软玉,属角闪石石类,但角闪石石类大家族中还有透闪石、直闪石、蓝闪石、阳起石等,它们本身也有软硬之别,而这些角闪石石类大家族中的玉器又不同地入土于中国较潮湿而地势又较低的南方和出土于地势高而又干燥的北方。它们又入土于不同质量的墓穴,有的墓穴几百年上千年不倒塌,有的墓穴几年或几十年已墓毁墙倒,所以玉器在土中受侵蚀的程度不同,有的出土之玉看上去很生、年纪很老而实际上年纪不算太老。据以上所述我在此只能谈谈出土古玉生坑、熟坑断代的一般规律。在此我以北方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龙形 和南方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为依据逐代推断。

红山文化时期, 公元前4000年左右,距今已6000多年左右。1971年出土的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全身黑漆古,而且黑漆古成块如黑石,全身糟朽土吃不定,不见质地,透过强光此玉龙是否见质地我不知,此玉龙出土于质地干燥的内蒙古,入土5000多年成此形。红山文化时期的龙形 全身受石灰沁已变相,全身糟朽土吃不定,局部带褐色土斑,不见质地,透过强光也不可能见质地。

良渚文化时期为公元前3300—公元前2250年左右,距今已4000多年,从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看 由于玉琮在土中受的色沁不同,所以良渚玉琮有不同的生坑情况 。早期玉琮受土沁质如黄色玉石、略带红色土斑,中期玉琮受石灰沁全身变相,糟朽较少,不见质地,透过强光在玉琮的边缘是否能看到玉质也不得而知。三代古玉公元前200年—公元前221年,距今已二三千年,三代古玉粗看如石头,细审如玉石,全身土吃土斑比例大,有的浑身石灰沁、浑身黑滦古。

秦汉古玉公元前221年——200年,至今二千年左右,秦汉古玉远看如玉石,近看有玉性,玉身有土吃比例小,全身有土斑比例大,有的是满斑。全身或局部黑漆古。

两晋六朝古玉距今一千八百年左右,出土古玉已有玉相,有土吃土斑,也有少量玉皮出土,大部分有玉皮之古玉在玉皮处有开裂,全身或局部有较薄黑漆古。

隋唐古玉距今一千多年,出土古玉一看便知是玉,无满斑,局部有土锈土魔,局部有较薄黑漆古。

宋代古玉距今只有一千年,玉体上只有少量土斑和黑漆古。

明代古玉距今五百多年,玉就是入土后出土已无多大变化。

以上是看生坑、熟坑断代的一般规律,当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要看此玉器是出土于地势低而又潮湿的南方还是出土于地势高而又干燥的北方。同样一块生熟的玉器,如玉器表面是黄土可能是汉代的,如是红土那可能就是隋唐了。收藏出土古玉者要知道出土古玉有八怕。

   一 怕油:出土古玉有异味之油如机油、柴油,生坑之玉不怕脸上汗油,因为生坑之玉表面还有熟。较熟之玉最好不要用玉擦脸上汗油,因为汗油会堵塞玉肌,不利于出土古玉吐灰恢复。

   二 怕腥:出土古玉靠人汗精气、盘烫发热使出土古玉新陈代谢,如出土古玉碰到有腥味之物玉会吸收,这样会影响玉的气味。

   三 怕污:出土古玉的本身玉的肌理有土中侵入的“污泥浊水”,靠人盘玩使玉吐灰,如再遇污泥浊水会延长盘玉,使玉恢复脱胎的时间 出土古玉中的污泥浊水已演变为微量元素不但不会给人带来不利反而会使人吸入本身缺少的某元素 。

   四 怕冷水:出土古玉靠人气汗水、靠盘玩摩擦发烫生热吐灰,如遇冷水玉肌会紧闭 ,会影响土灰,会影响出土古玉恢复变熟复原脱胎。

   五 怕冰:出土古玉怕冷水更怕冰,冷水使出土古玉受伤,冰会使出土古玉受伤,使古玉玉质开裂,影响出土古玉的质量。

   六 怕火:出土古玉受土中自然地火蒸烧玉会变白,这是长期土中地火慢慢蒸烧而成的。如出土古玉遇明火玉会变白带黑,这会使古玉受伤,又给一块真正的出土古玉带来伪造地火的假成份。

   七 怕坠地:玉坠地要裂要碎,出土古玉生坑时玉质松,坠地更易碎,出土古玉难得,难得的出土古玉也最怕坠地。

   八 怕化学物;化学元素多种多样,地下土中的自然的固有的物质和化学元素可使出土古玉产生色沁,而市场上的化学晶会使玉腐烂、变色、变形和发生异味。

以上是看出土古玉生坑、熟坑断代的一般规律,从总体上看还有看出土古玉刀工雕法纹饰器型断代的一般规律,看出土古玉色沁断代的一般规律,看出土古玉玉皮与土锈、土斑断代的一般规律,看“玉文化”断代的一般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4 04: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emb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4 04: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4 06: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4 07: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4 18: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4 21: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00: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17: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6 22: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学习[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