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楼主: admin

[分享]神州自驾三万里(500P)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23: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山集天下名山之美,徐霞客赞叹“黄山归来不看岳”。


早晨5点出发,自云谷索道上至1667米的白鹅岭,拨云见日,如入仙境

那风景,那心境,无法形容;陡然想起陶渊明的一句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恨不能把这天地之间全部装进相机

黄山,无山不峰, 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猴子观海”


王瑗身后是著名的“飞来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23: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山美,美的让人无法形容描绘。置身在这梦幻般的仙境,流连忘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23: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据说,这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遍了祖国山水后得出的结论


西海饭店隐于山间,仿若世外桃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23: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emb1][emb12][emc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23: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爬山也是很累人的,尤其是进一次黄山,不累趴下你出不来


向左走,向右走?

都不敢走了,腿直打颤、、、

这时候你使几条腿作用都不大

更多的人可真的是“爬”出去的

不过有些同志例外

有些就不行了[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23: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山迎客松名声远播,就像黄山的名片


迎客松每天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它从峭壁的岩缝中伸出,枝干挺拔苍劲,树皮枯裂斑驳,历经风霜雨雪、岁月沧桑。

树龄据说越千年。在乱云飞度中,它一侧的树枝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夹道里的巨猴也很“好客”,它们身高体大,经常扮演路霸,把女同志吓得唔哩哇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23: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登黄山是需要运气的,但是很遗憾我们只看到晚霞,没有拍到日出的佛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3 03: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3 23: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 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3 23: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回味了一番,印象最深刻的算是黄山之旅了,楼主说有机会再去一次,我一听说腿就软,呵呵,翻山越岭很有成就感哦,确实值得一去的地方,最遗憾的是没有去平遥,感觉很不错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