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4546|回复: 7

鉴玉识色简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6 03: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鉴玉识色简要


    玉器的颜色分为两类:一类是材质本身的颜色。也就是玉矿之色,常见的有白色、灰白色、绿色、天青色、黄色、黑色,这些颜色的形成同玉材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有关;第二类是玉制成品后出现的颜色变化,这是古玉研究中令人关注的问题。

     玉制成后发生的色变有下列几种:

     1.玉材在空气中的氧化。玉材暴露于空气中会产生风化,主要的变化是氧化,如人们在相玉时,经常需要透过玉璞去猜测里面的玉色,而多数玉璞的外皮与内部玉料成色不一。从岩石学角度上看,玉亚外皮与内核为同一种岩石,成色上的差异是由风化所造成的。台湾大学的一位地质学家在河床中采集玉璞时遇到这样的情况,玉璞的上半部暴露于空气中,带有赭色薄膜,下部长期浸于河水内,呈玉的原色(邓淑苹:《仿伪古玉研究的几个问题》)。这些情况说明,玉材在空气中是会出现风化或颜色上的变化,但这种风化和颜色变化视材质的细密程度而不同,质地坚细的玉料所产生的风化要小,或者不产生变化,质地松散的产生的变化较大。还有很多被采集到的玉籽,表面莹润,几乎没有色泽上的变化。玉材在空气中被氧化而产生的色变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一些玉器在自然状下置放数百年,表面色泽几乎没有变化,故宫博物院存有一批明代玉带板,其中一些白玉光素带板,可能为明代前期的作品,表面颜色已经发暗,局部呈灰黄色,应该是空气中含氧气体侵蚀所产生的颜色变化。据此我们可以推断,玉器在自然状态下置放五百年左右,一些玉的表面或可产生可辨识的微小色变,这种色变往往发生在某些白玉、青玉制品上。

    2.玉器在墓葬中产生的颜色变化。古墓中出土的古玉器,多数都带有颜色变化,变化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墓中随葬物所含化学成份所致,也可能受土壤中化学成份的侵蚀所致。对这一问题,古人曾给予了很大的注意,称为"沁色",意即墓中或土壤中的某些成份渗入或沁入了玉中,使玉产生了色变,现代人借用古人语言,也使用了"沁色"这一词语。

    3.人工盘摩。玉器制成后,经过使用者一定时间的手工摩擦,或与人体的长期摩碰。表面光泽会更润,透明度会略强,尤其是入过土的古玉器,经过盘摩,颜色还会产生变化。邓淑苹先生在《仿伪古玉研究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有些玉的红色是"入土受沁后,又经盘摩,逐渐转变的'熟红'"(邓淑苹《传世古玉辨伪与鉴考》)。

    4.人工染色。对玉的人工染色是非常古老的工艺,只要存在着对古玉颜色的追求,就存在着人工染玉的可能。最初的人工染玉仅是追求玉器美感,随着伪古玉的出现,玉染色便成为仿古做旧的重要手段。有材料说明,宋代的仿古玉制造中已经采用了人工做旧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明,清两代又有重要发展,时至今日,伪古玉制造泛滥,人工染色又成为仿伪做旧的主要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04: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04: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07: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塞!今天刮的是哪阵风,玉散仙好样的![emb2][emb7][emb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08: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01: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1 01: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顶一下吧!
长知识了!多谢楼主![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1 07: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淹西部~~~[emb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