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3360|回复: 9

比和田玉更美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0 02: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咏物诗易写但难以出新与写出深度。而大手笔却不然。
  玉本是宝贵的物质,而和田玉更是美玉中的极品。著名诗人祈人的诗歌《和田玉》就是一首深邃精美,与和田玉一起生辉的佳作。
  在诗人眼里,和田玉也普通,“是那么地像母亲的眼睛/她的纯粹、内蕴和温润/令我怀想起遥远的故乡/想起故乡的天空下/那一丝母亲的牵挂/”这是真挚的母爱,其特点与和田玉一样,“纯粹、内蕴和温润”。诗人遥想母亲正在故乡的天空之下,牵挂着她的游子。由玉想到母亲、母爱、故乡,境界一下就提升、深广了。
  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更想念母亲。“今生,我无法变成一棵树/在故乡永远站在母亲身旁。”这里,诗人把对母亲的爱形象化了。诗人走出南疆的戈壁与沙漠,将和田玉镯献给母亲,“朴素的玉石,如无言的诗句/就绽开在母亲的手心/”玉石无言,朴素,表达着一种深沉的爱。可母亲却将这玉镯戴在一个女孩的手腕,“温润的玉镯辉映着母亲的笑颜/一圈圈地开放在我的眼前/”为什么呢?因为“戴玉镯的女孩/成了我的新娘/”这真是奇峰突起,令人惊叹。但诗人并不到此罢休,而是深入一步追问:“为什么叫作新娘?”并自问自答:“新娘啊,是母亲将全部的爱/变作妻子的模样/从此陪伴在我的身旁/”这是又一个神来之笔,堪称绝妙,令人击节称赏。母亲的爱,无私、博大,通过和田玉(玉镯),通过新娘传给了下一代。令人读之心灵受到了震撼。
  一首诗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和田玉》的成功,我以为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发现。诗人敏锐地将和田玉“纯粹、内蕴、温润”的本质与无私的母爱联系起来,从玉石之美挖掘出母爱之美,人性之美。这是第一层发现。母亲将玉镯戴在一个女孩(即我的新娘)的手腕,而所谓“新娘”,就是“母亲将全部的爱,变做妻子的模样/从此陪伴在我的身旁/”这是诗人的第二层发现,正因为这一发现,使这首《和田玉》思想艺术境界上高于无数咏物、母爱题材的诗作。
  二是意象的深化。诗人将和田玉比拟作“母亲的眼睛”,“无言的诗句”、“辉映母亲的笑颜”,直至“变作妻子的模样”,思想感情的深化、发展是通过生动、鲜明有个性特征的具象反映出来的,而这些具象(意象)又蕴含丰富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强烈的印象。
  三是浓烈深刻的情感经验。《和田玉》是一首精美、深刻的短诗,但它的情感容量异常丰富,这得益于诗人的深刻、独特的情感经验,这就是祈人的优势。
  四是玉石般内蕴的诗句与巧思。几个特写镜头,便将“我”“母亲”“新娘”巧妙地串连起来,十分自然烫贴。结尾一节以设问作答,看似平实,但却耐人咀嚼,回味无穷。
  和田玉是美的,但比和田玉更美的,是诗人祈人对美的发现,是精妙的巧思,是深沉而动人的艺术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0 03: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采。[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0 03: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文~[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0 07: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2 18: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2 18: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2 18: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2 18: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2 18: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23: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emb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