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820|回复: 6

[转帖]祈福纳祥话“如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4 01: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作为中国传统把玩件的重要吉祥物——如意,在当代生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在国内各地古玩交易市场,各类如意无论是古物还是新器,价格都明显上涨,且成交活跃。此外,在很多城市的珠宝玉器专卖店里,各种玉翠如意新品也颇得消费者青睐。无论是祝贺朋友公司开业,还是为家里长辈祝寿,一柄玉翠如意送上,祝愿万事如意,已很常见。

    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传统器物。在中国古代,帝王、豪族、文士、高僧等都有执握如意之好,以此求得称心如意与平安祥和。据了解,人们收藏如意,保值增值的同时还有祈福纳祥的需求。近年来,玉如意成为拍卖会上的一大亮点。如2004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柄估价为20万—30万元的 “清乾隆白玉雕年年有余纹如意”,以143万元成交,一时轰动整个收藏界。

    “如意”原属佛教词汇,译自印度梵语“阿娜律”,是一种柄端为心形的手柄。佛教法师讲经时经常手持如意,将经文记在上面,以免遗忘。然而更广泛地为人们所认同的如意起源,其实是古有雅称“不求”的搔背工具——“痒痒挠”。后来,因为它寓意吉祥,造型小巧可爱,实用功能退化,逐渐向纯粹的陈设珍玩和礼物馈赠演化。

    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少见。康熙年间,如意成为宫里皇上、后妃的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如意的品类有珐琅如意、木镶嵌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清代皇室用如意作为赏赐王公大臣之物;民国时如意成为贵重礼品,达官贵人相互馈赠,祝愿称心如意。

    从唐代开始,如意制作更加讲究,造型丰富多彩,到了明、清时期,从实用品逐渐转向陈设品和欣赏娱乐的艺术品,其长度变短,柄端手指形变为少见的灵芝形、云朵形状等。主体呈流线形,柄微曲,整体造型优美华丽。浮雕、镂空、镶嵌及景泰蓝工艺也用上了,而且装饰有精细华丽纹饰。精品中有汉玉檀柄如意、金镂空嵌珍珠如意、翡翠三镶如意、料石雕漆如意、木柄嵌玉如意、掐丝珐琅如意等,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如今这些珍品有的深居世界各大博物馆,或者是成为藏家很少示人的珍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02: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02: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02: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柄估价为20万—30万元的 “清乾隆白玉雕年年有余纹如意”,以143万元成交,一时轰动整个收藏界。

[em3][em3][em3][em3][em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03: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6: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20: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意,主要的喜爱还是源自人们对他寄予的希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