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可免祸保平安,这也是由来已久,至今仍有许多人笃信的一种观念。《玉纪》作者陈原心讲:某年游晴川阁,从三层楼掉下来,幸亏因佩带了太公璜,得以不死。
又刘大同在《古玉辨》中专门有一小节讲“古玉防险之见闻”,记述了他的好几则见闻: 一是有位姓胡的瓦匠,在河中淘到了一只玉铲,即用作烟荷包坠石。后他为姓赵的人家盖房,正在上梁时,忽然失足落地,但人毫无损伤,而腰中玉坠崩裂了好几处。这是他亲眼所见者。
再一是他在上海澡塘洗澡,役工见他左臂佩玉,就告诉他日前有一八十老翁在此洗澡,出浴时晕倒在地,在场的人大惊,急忙扶起老人,但老人却安然无恙,只是左臂上的玉镯跌得粉碎。老人痛惜地说:这是三代的玉镯,没有它就危险了。当场把粉碎的玉捡起来,藏好才去。这是他亲耳听到的。
其他还有他年轻时听说的族兄鹤峰坠马于石崖、老仆杨桂醉落于桥下,都因为身上佩有古玉,所以未受危险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