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说,真的玉石若能长年累月与人肌肤相亲,气息相濡,便会变得更加细润温婉,富有生气灵性。有玉在身,可以镇定身心,宁静神志,更可以避邪挡灾,特别灵验的是那些经过陪葬的玉,居然会在翠中生出血脉来,那突突然的血脉,就是死者精血灵性的凝聚所在,老人们这样说时总是言之凿凿,而我听了每每心惊:如此,人不能复活再生,亦可因有玉而进入另一种形式的永存了?那不是涅磐了. 人最是会自作多情的,自以为天下万物,有情有义的唯人而已,因有一说“人非木石, 孰能无情” ,难道木石就无情了吗?《红楼梦》中宝玉降生时口含美玉,“宝玉”也只是一个躯壳,有情有爱的灵魂才是这块玉。环在我手上不愿脱落的玉镯,会不会是前生爱我的那人?而我只是那株曾仰承他甘泉的绛珠仙草?只因错了缘分,今生他是石我是人,谁能证明他不是每天在我手腕上悄悄说着一种前世的语言?谁又能证明他就不比我蕴藏有更丰富的内涵?
所以,常常留意每一种玉,钟爱每一种玉,相信每一块玉上都负载有我们无法破译的但可以感 知的故事。玉是无价无等级的,每一块顽石从远古向美玉走来时,它们所经历的劫难同样是深刻的。
玉的原生只是一块粗陋浊重的褐色的顽石,美玉是这种石的心,需要细心的琢磨,才可以发掘其美质,又需十多道工序才可以琢磨成器。
我听别人这样说时,手中正握着一个“紫罗兰”的玉如意,那晶莹的紫光,泛泛地透着,仿佛真能飘逸出紫罗兰的馨香似的。为什么它不是远古那株天生丽质的紫罗兰的的化石,而是由粗重丑陋的石做了它的璞呢?
一块石头要变成玉,是多么的不容易。要走多少年的历程呢?要经受多少痛苦呢?要在怎 样的大寒大暑大起大落才得到么一点玉质呢?
古人曰: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 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折不挠,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絮之方也。”不是透彻读懂了握中之玉的人,谁能概括得出?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我们如今是石?是玉?或许,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由石到玉的艰难旅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