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3928|回复: 5

曹娥碑与碱水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6 16: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娥碑与碱水粽
     曹娥,东汉著名孝女,若论历史上的名气之大、声望之高,中国历代孝子孝女孝妇均无出其右者。
     箬壳碱水粽,浙东地区特有的粽子品种,相传是为祭祀孝女曹娥而制——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并以毛笋箬叶裹扎,“黄澄澄”、“糯嗒嗒”的绿姿碱水粽要比浙西的嘉兴粽包裹地更紧实些,所以另有一种“韧结结”的独特口感。
(保留了老底子味道的老宁波绿姿碱水粽)
     据《后汉书·孝女曹娥传》记载:曹娥的父亲是位巫师,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五月初五在一次祭祀活动中逆江而上迎神,不幸淹死且没有找到遗体。十四岁的女儿曹娥沿江哭号、昼夜不绝,十七天后也投江而亡。又过五天,抱着父亲的遗体浮出江面。
     祭奠与缅怀一直就是端午节最最本质的精神内核,两千多年前做为“太牢”(七尺犍牛)牺牲的替身而出现的“角黍”即是粽子这种国际美食的原始形态——不光中国人将端午食粽视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即便是在受到过中华文明影响的韩国、日夲、越南、老挝、柬埔寨、菲律宾、新加坡等周边地区,夏令时节吃粽子也成了他们的一种民间习俗,而在日、韩、新加坡等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粽子做为敬天法祖、追思先人的神圣祭品更是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县令度尚(公元117—166年)将曹娥改葬在江南岸大路旁并立碑建庙。度尚先请县吏魏朗撰写碑文,后魏朗说自己才具不足,应请文学家邯郸淳撰写这篇诔文,结果邯郸淳一挥而就,令度尚等旁观者惊叹不已。大书法家蔡邕听说此事后专程来上虞观摩曹娥诔文,因晚上看不清字只得以手抚摸,读完全文后蔡邕感慨万千地写下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而这句评语一时之间成为了无人能解的高深谜题。
     曹娥父亲落水的地方原名舜江(浙江省第三大河流),岸边有舜帝庙、舜桥、舜井等古迹,后来这条江便改名曹娥江,曹家父女原先居住的镇子改名曹娥镇,曹娥庙也由原先的小祠堂改建为占地近八千平方米的大庙——其中除曹娥墓外还有大殿、偏殿等若干建筑,庙内建有碑廊,保存了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由另一位蔡姓大书法家蔡卞依据邯郸淳诔文重新书写的《曹娥碑》。
     被蔡邕誉为“绝妙好辞”的《曹娥碑》和令浙东乡谠“永生难忘”的碱水粽共同构筑了我们丰盈厚重的精神世界——在五月初五这个充满象征意味的“牺牲日”、“乡愁日”、“诗人日”来临之际,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用一粒清香四溢、入口甘甜的绿姿碱水粽向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故乡、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未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切的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7 16: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現在自己能做的人不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8 16: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感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2 12: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4 14: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感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4 14: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