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商人如何赚钱的问题。在这里,欺诈是无用的,只集中在一个巧字。
谈到古玩商赚钱,有人说:那还不好办,花二百买一张老裱齐白石,卖它十万元,不就都是赚的吗?呵呵。这个不是法子,你还不如说拿把手枪让人家掏口袋呢!
我们说的是正式的商业行为,讲本图利,即合乎国家政策,又合乎商业道德“游戏规则”我想至少该做到以下几点:
捡漏儿
古玩商想赚大钱,凭的不是别的,而是一双眼睛,俗话说的是“眼力”,也就是鉴别能力。能够发现好东西,买到物有所值的古玩,才能赚钱。不然,根本就不会有人买,更谈不上赚钱。倘如能买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诸如别人不知道的款题的作品,如民国时期景德镇生产的一种脱胎瓷器(脱胎器胎薄,似乎纯以釉汁制成,故名),系民间小窑所烧制,该作坊名“玉庆社”,属于一般古玩性质器物;但如果瓷器之款提为“玉庆堂”,“玉庆”二字虽完全相同,品位及身份却大大提高,因虽仍系景德镇所生产,但玉庆堂却是清代嘉庆年间的一个(据说为富商大贾)斋堂名款。一字之差,价值有天壤之别。这一点不能不查也。再如弘一大师,其书法作品风格各异,出家前以浑厚朴实见长,出家后脱尽人间烟火气。一名古玩商在天津购得一幅三尺书法作品,作品全文是:“烛尽难寻梦,春寒况五更;马嘶残月堕,笳鼓万军营。”这个古玩商看到旧纸旧裱,又类似唐人边塞诗,就买到手中,后来又转卖给另一个古玩商人,此人喜颂古诗文,先观提款,见有“成蹊”二字,知是弘一大师早年之作,弥足珍贵。回家一查李叔同诗文集,了解到此诗确是弘一早年所作《遇风愁不成寐》五律诗之后四句(前四句为:“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这样,从文字内容及提款,都证明是弘一大师早年之作,弘一在俗时名李叔同,“成蹊”是他百十个字号之一。就这样,后一个知书达理的古玩商人拣了漏,当然也卖了好价钱。
其他古玩商人购买时犹豫的藏品。如果古玩商人能对别人“又想吃,又怕烫”,拿在手里不敢下手买断的古玩,却能看出“好”来,敢于“稳准狠,下家伙”,当然也有大钱可赚。这也在于“眼力”在于商业经验,该断即断,决不打锛儿。否则,是不能从别人手里拣到漏儿的。别人拿到手的货物,他看不出好来,你却有眼力,识货,买到手,就是拣了便宜,拣到了别人的漏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