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克多一点,小是小了点,不过蛮精致的

布袋和尚,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州奉化(浙江)人。以神异着称,常用杖背负一只布袋入市,故称为布袋和尚。因他圆寂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时人认为其为弥勒的化身。相传在中国多数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即为他的造像。
有一日,保福禅师,问布袋和尚:『如何是佛法大意』?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保福禅师又问:『只是如此,还是更有向上事呢』?
布袋和尚背负着布袋而去
==========================================
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喔,凡夫众生每天都背负着布袋而不自觉
欲望是我们的布袋、色身的烦恼是我们的布袋
贪求是我们的布袋、憎爱是我们的布袋
分别心是我们的布袋
家庭、国家、社会、亲眷、朋友,都是布袋
布袋就是挂碍
《心经》云:『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所以修行,要万缘放下,这念心要一念不生、顿歇狂心
叉手当胸,表示「即心即佛」
这就是佛法大意,《楞严经》云:『性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
所以这太有道理了
然而,保福禅师又问:『还是更有向上事呢』?
为什么这样问呢?
万缘放下,住在解脱无为之中,对众生有什么利益呢?
佛法精神只是这样吗?
嗯,不是的,所以又要『提起布袋』
在禅宗《十牛图》当中,第十个图,就好像是弥勒菩萨呢
称为『入廛垂手』,入到尘劳市井中,救度众生
将布袋提起,这就是真实的佛法!
此时,家庭、国家、社会、亲眷、朋友,都不再是挂碍,而是菩提
「烦恼即是菩提」,因为已经具有『无住心』的智慧了
家庭是道场、国家是道场、社会是道场
举足下足,无有不是道场
所谓:『实际理地,放下布袋,不受一尘
万行门中,提起布袋,不舍一法』
这也是,布袋和尚所示现真正的佛法大意
[emb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