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4136|回复: 4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2[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1 19: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代玉器的发展至少在五个方面导致明代的玉器再度繁荣:
a.明带海路贸易的繁荣,确保玉宝行业的材料供应
明代陆上贸易,换回了大批和阗玉;海上贸易,得到了大量珍稀宝石
明代王公贵族特权阶层,除继续使用传统的和阗玉外,大量觅宝石,这是明
   代出现的新情况,因中国人对玉宝石的珍视程度,历来超过宝石,这是明代海上贸易的结果
b. 明代实行的新匠户制度,有利玉器专业化生产
明代虽仍沿用元代的工匠制度,及把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不准随便脱离匠籍改
业,但明代匠户教员带有更大的自由,使工匠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因而
促进明代的手工业
明代工匠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两种
c.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玉器行业的繁荣
d. 明代市民文艺的炽盛,影响玉器的世俗化进程
玉器的世俗化倾向,从宋代已开始
明代由於程朱理学的泛滥,道教的传播,民俗深入民众,吉祥图案遍地开花,
玉器表现也很突出
* 戟磬图案:「吉庆」

*万意:「万」以示吉祥万德、万寿无疆

* 桃:「寿」

* 鹿:「禄」、「高官厚禄」

* 象:「太平有象」

* 羊:「吉祥」

* 鱼:「有馀」

* 雀鹿:「爵禄」

* 蝠鹿:「福禄」

* 一枝荔枝:「一本万利」
e. 明代复古心态,促进仿古玉的发展
明代文化的老气横秋及文坛的沉暮气息,直接导致了复古浪潮的高涨,整个时
   代弥漫着复古气氛。
明代仿古玉大致有两类:
一是访古彝器,造型与汉以前器物接近,不为琢做旧,追求典雅古之美。宫廷访古玉属此类。
一是琢假古玉,以假乱真,「伪乱古制」,谋取高利,民间玉市仿古玉多属此类。
中国古代官衔的标识,常在冠饰、服饰、腰饰上得到体现。但玉冠一直很少见,而明代官员是使用玉冠的,文献虽无玉冠使用的明确着录,但玉冠均出土於王公贵族墓,所以可补文献不足。 玉带板是朝廷、官员使用最为广泛的玉器。 明代在尚古思潮影响下,玉圭曾作为朝廷用玉之一,琢制了大量玉圭,而且饰纹不一,但均为尖首圭。玉圭是周代流行的礼仪玉,明代均为仿古形状,但两者有很大区别。
a.战国为和阗玉,明代用糟玉

b.战国玉圭边有突弦,明代则无

c.战国玉圭中间起脊,明代则无

d.战国玉圭纹精细饱满,明代则琢磨粗劣

壶爵杯是实用玉茶酒具,是明代最具特色的玉器造型。 明代玉壶的大量增加,与其时饮酒茶之风的兴盛,奢生活的糜烂有关。 花形玉杯是唐宋盛行的一种玉杯,至明代继续流行。 英雄合玉杯是明代唯一的双筒式玉杯,杯身把体一侧镂雕鹰熊,鹰在上,熊在下,寓意「英雄」。英雄合 玉杯多为宫廷大婚使用类似时下流行的喝交杯酒使用的形式。明代器皿玉器多藏於宫廷,出土很少,民间流传更少,主要原因是:器皿用料多、雕琢难度大、造价高,一般人使用不起,同时明代也规定庶人不得使用玉制器皿。 玉簪在明代极为兴盛,可能与苏州碾玉名匠陆子刚琢制一批艺术水平极高的玉簪,刺激后妃贵妇消费有关。
明代复杂的玉佩,是仿古玉组佩,也就是上股时期风靡一时的「君子佩」。

在宫廷中,玉镯可能还排不上座次,但在民间,玉镯广为流行,且用料、造型、装饰十分讲究,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讲到明代玉器风格,常谈起世俗化倾向、仿古倾向;在碾玉方面,常用「粗大明」来形容。那麽明代的碾玉及装饰究竟有何特点?
a. 粗大明明代玉器的碾玉特点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碾玉特点,周代神秘、汉代 巧、唐宋自然、元代气势

明代玉器的碾玉特点是粗犷浑厚,不拘小节,这应是由大刀阔斧的元代北方之工匠碾玉演变而来,古玩鉴赏家将这些特点形象地概括为「粗大明」

「粗大明」意思是粗犷、宽大的玉器属明代,也就是说,明代的碾玉特点粗犷、 宽厚,常常忽略细部的处理。

b. 花下压花明代玉器的装饰特点

明代玉器大多是浑厚粗犷,但玉带板等饰玉则雕琢的十分精细,因此,严格来
          说,明代玉器是粗犷与精细并存

明代「花下压花」雕镂技术表现在三个方面:

  *在平面片状玉器上,用超高的镂空技艺,能镂雕出两曾至三层花纹

  * 镂雕的多层花纹,不仅能表现出具有较好透视关系的上下层花纹,而且能在剔留的上层花纹,琢出具故事情节的复杂画面

  * 明代镂雕的花纹,不仅能使在平面上的图案得到充分表现,而且能表现立体层面

c. 诗书画印明代玉器的艺术特点
~ 由於玉器深受知识阶层的喜爱,尤其是大量的文具,文玩及陈设玉,更能点缀文房,陶冶情操,成为风雅玩物。因此,明代玉器也深受文人画艺术的影响

~ 当时苏州琢玉业受文人画影响很深,在玉器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诗书画印艺术,其中以陆子刚应用得最为成功

~ 在玉器上出现文字,始见於汉唐,但其实文字多为祭祀或避邪,多用阴刻法琢出,艺术表现力受到限制。明代诗文多用留地浅浮雕琢出,能充分显示出书法艺术的笔墨韵致,其经营位置十分得体,常在画面的空白处或一侧面,与书画题跋几乎没有两样,并且诗文的内容常与化验相关连,得到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d. 金玉珠宝明代贵族玉器气派
  ~明代由於海上贸易的拓展,得到了大量贵重珠宝,同时中国传统的玉器观念,在明代得到更大发展,因此,金玉珠宝,珠光宝气是明代玉器辗琢、装饰的又一特色。
  
~ 特徵有:

*是金饰件上镶嵌红宝、蓝宝石等,表明明代珠宝行业工艺进一部的拓展

*玉饰件上镶嵌红宝石、蓝宝石

*用金泊片镶匀玉器四边,在明代早期的玉带板上特别盛行。这种工艺虽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但均没有明代做得精细灵巧

*以镂空金盖、金拖构成玉制器皿的组成部分,金玉交相映辉,瑰丽无比

*金玉珠宝融为一体,以镶嵌、镂空、锤刻、焊接等精细工艺,将不同质地、不同色泽的金玉珠宝,组成雍容华贵的稀世粹珍,尤以女性首饰居多


清代
乾隆帝对收集到的古玉,满意者,赋诗、作文,大加赞赏,不满意者命清宫造办处改头换面,重新琢镂。乾隆对琢玉高手倍加爱护,对姚宗仁尤为赏识,经常与其切磋仿古玉技艺。 宋元时期仿古玉已初显端倪,明代仿古琢造已达相当水平,清代在传统文化和乾嘉考据学派的影响下,仿古玉出现了许多新特色,如下:

目的明确:

a.琢制仿古玉,从目的来讲,基本上有两种

  ~是唯利是图的商人,已达谋取暴利之目的

  ~是为满足文人雅士之需要,以标榜持有者学识与财力

b.皇帝重视:

  ~乾隆帝爱好古玉,也提倡仿制古玉

c. 品类多样

d.格调隽永:

   ~仿古玉是玉匠、收藏家对前人创造的仰慕、憧憬和追求,需运用智慧与技巧,
   「仿」中有变化,「仿」中有创意,因此清代宫廷仿古玉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痕都斯坦玉是十八世纪对中国传统玉器产生重大影响的玉器,而受其影响仿制初的「西番作」,则是中国狱卒中的新成员。
清代痕都斯坦位於印度北部,包括喀什米尔及巴基斯坦西部。
痕都斯坦玉器,涵义上相当於英文的回教玉器或伊斯兰玉器。包括两种:

a. 印度的蒙兀儿玉器

b.土耳其玉器

据说蒙兀儿的皇帝们,相信用玉做的食器可以避毒,故玉雕容器特别发达。
痕都斯坦玉材大部分采自新疆的和阗玉、叶尔羌角闪石玉。 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纯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由多用白玉或青白玉,透明晶莹,追求纯净之美。这与中国玉工喜留玉皮或杂色玉雕,形成鲜明对比。 痕都斯坦玉器都是实用的碗、杯、洗、盘、壶等饮食器皿,不见充斥中国玉器的礼玉与佩玉。痕玉器装饰也很有特点,部分器璧上嵌饰金、银细丝及各色宝玉或玻璃。

乾隆帝对痕玉十分欣赏,於是在其授意下,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特设仿制痕都斯坦玉器的专门设计,所仿器物被称为「西番作」。清代玉器多样化的原因,除玉器造型。装饰风格外,也与产地不同有关。 清代玉产地主要有宫廷、苏州、扬州,呈三足鼎立趋势,各具特色。 造办处玉作,体现皇帝旨意。

苏州玉器,以精巧见长。
~赫赫有名的陆子刚、姚宗仁、郭志通,均出身於苏州专诸巷玉工世家

~专诸巷玉器,玉直晶莹润泽,娇嫩细腻,平面镂刻是专诸玉作的一大特色,而其薄胎玉器,技艺更胜一筹

扬州玉作,以玉山子着名。

~ 苏州玉雕以小巧玲珑见长,扬州则以大取胜,玉如意、玉山子是扬州玉雕业的着名产品

~ 扬州玉山子艺术特色明显,玉匠善把绘画技法与玉雕技法融会贯通,注意形象的准确刻划和内容情节的描述,讲究构图透视效果。

中国玉器发展的总结
中国玉文化有着一万年的萌生发展的悠久历史。它又有着无限的生命力,2008年北京奥运徽宝就是古老的玉文化传统与当代奥林匹克人文价值相结合的杰出作品,也是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玉文化的有力见证。

古玉鉴定分为时代、功能、玉材、形饰、铭刻以及名称、价值、价格等若干信息,其中首要的是时代(年代)鉴定。时代(年代)鉴定可分为宏观的时代(年代)鉴定和微观的时代(年代)鉴定两大类。宏观时代鉴定的年代量比可以“纪”乃至“十纪”为其最低量标,而微观时代鉴定只能以十年或几十年为最小量标,准确的微观量比可落实到年月甚至日时的最微小量标。以“纪”或“十纪”为量比的宏观年代鉴定的标准,可分为神玉—王玉—民玉三大阶段。这三大阶段则是古玉宏观时代鉴定的最大、最长的切断层面,这是我们鉴定时必须首先把握的基本时代观。

一、神玉阶段:距今10000-4000年为巫玉阶段。史前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推动力是神。神是巫觋创造出来的,她(他)依靠神的力量统治社会。反映巫觋的玉像、玉面像见于红山、大溪、凌家滩、良渚、石家河等史前文化。在我国东北、东南、长江中下游及西北等地蕴藏丰富的五大玉资源,促使史前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三大玉文化板块及五个支玉文化亚板块,为中华文明铺设了奠基石。

1、三大玉文化板块包括东夷玉文化板块、淮夷玉文化板块和东越玉文化板块。

东夷玉文化板块以狩猎经济为主,兼种植,距今10000-5000年。分布在今东三省、内蒙东部、河北、山东及江苏北部,以红山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玦、匕、勾云形器、圜形边刃器、龙、?等。在工艺鉴定上,无平面呈起凹状,形不规正,具有象微性、示意性、粗犷雄奇的风格。

淮夷玉文化板块以农耕兼狩猎经济为主,距今5300年,分布在今长江中下游、安徽、江苏南部,以凌家滩遗址为代表,重要玉器有巫、龟壳、长方形片饰等。

东越玉文化板块以农耕为主,距今5500-4300年,主要分布在今江苏、浙江太湖地区,以良渚文化为代表,以瑶琨琢磨玉器,重要器形有璧、琮、钺、璜、梳背、锥形器、串饰等。工艺精致工整,器形规正,纹饰较细腻,镂空阴刻较精,风格精细俊秀。

2、五支玉文化亚板块则是指夷玉文化亚板块、华夏玉文化亚板块、鬼玉文化亚板块、羌玉文化亚板块和荆蛮玉文化亚板块。

夷玉文化亚板块以农耕为主,距今4500-4000年,分布在今山东省,以海岱龙山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圭、璋、璇玑、冠饰等。玉料可能是《禹责》上的“怪石”,即今泰山西南所产蛇纹石玉,称“泰山玉”,以绿色为主,风格精巧明快。

华夏玉文化亚板块以农耕为主,距今4200-3800年,分布在今山西省南部,玉资源不明,以陶寺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琮、璧、步摇等,风格硬直简单。

鬼玉文化亚板块以农耕为主,距今4200年,分布在今陕西、山西北部、内蒙中部,以石峁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璋、牙璋、刀等,多用黑玉,擅长切割磨制薄片器,风格森严锋锐。

羌玉文化亚板块以农耕经济为主,距今4200年,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宁夏。玉资源来自青海格尔木、甘肃榆中玉石山等地,远距离?玉须进入金山、昆仑山,以齐家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璧、琮、璜、璜联璧等,风格草率粗糙。

荆蛮玉文化亚板块以农业经济为主,距今4200-4000年,分布在今湖北中部及湖南北部。玉资源不明。以石家河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巫头像、獠牙面(傩面)、龙、凤、蝉、兽面等,多用阳线纹,风格朴实平易。

二、王玉阶段:从夏至清为王玉阶段(夏商周—清代)。王掌握着生产、使用玉器的大权。三代王玉到了秦汉成为帝王玉。玉器的主要功能为礼器(“六端”)、祭器(“六器”)、仪杖、工具、用具、器皿、佩饰、人物、动物等等。铊机为青铜或铁质。历朝玉器均有自己的时代风格,非常清晰明确,这就是客观的时代风格鉴定的铁证。春秋时期“君子比德于玉”已很普遍。孔子及儒家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即将玉从神那里解放出来,交给“君子”,作为德的载体。

三、民玉阶段:间于玉文化的王玉阶段之中,民玉文化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从宋至清为中国玉文化的民玉阶段(宋—清代)。 玉除了为帝王朝廷专用之外,由于工商业发达和玉器的商品化生产,工商、富户人家置朝廷禁制于不顾,从店铺购置玉器用于喜庆、佩戴、文房、宴饮、鉴赏、收藏等物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民玉是商品玉,没有礼玉特殊的阶级属性,与王玉不同,民玉的特点是与民间生活更加贴近,有着生动清新的艺术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1 20: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1 20: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1 21: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 fy08182006-5-11 12:28:57 的发言:
学习,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2 04: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