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6168|回复: 5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4 19: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鹿“鹿”与“禄”谐音,所以象征着富裕。一百头鹿在一起,称“百禄”,鹿和蝙蝠在一起,表示“福禄双全”。人们常以“逐鹿”喻意争天下,鹿成了帝位的象征词。有一种白鹿为瑞兽,能活千年,从满五百岁开始,其色变白,成为白鹿。鹿常与寿星为伴,表示长寿。
     官上加官: 雄鸡因不凡的身世和突出的美德而倍受人们重视,是人间辟邪的吉祥之物。雄鸡鸣叫表示“功名”(公鸡鸣叫)。雄鸡鸡冠高耸、火红,表示能得官。因此,以一只有着漂亮鸡冠的雄鸡为赠礼,表示祝贺对方能够获得官职,用来祝贺“官上加官”。
    刘海戏金蟾: 刘海戏金蟾,预兆生活越过越富足,越过越美满。刘海所戏的三足金蟾,被认为是灵物,刘海被认为是一位慈祥的钓钱撒财之神,会给人们带来富裕美满的生活。
     一路连科: 由鹭、莲花、芦苇组成的图案,“鹭”与“路”同音,“莲”与“连”同音。旧时科举考试,连续考中谓之“连科”。一只鹭在有莲花、芦苇的湖边,谐音“一路连科”,寓意应试成功,仕途顺利。
     一琴一鹤:宋代赵挊号铁面御史,一生刚直,为官清廉,以琴鹤为友,两袖清风。故后人用一琴一鹤颂祝品德高尚者。
     一品清廉:一品,古代最高官阶名称。皇帝以下文武百官共分九级,一品最高。莲,荷花。莲与廉音同。古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之说,故荷花清濯不妖,寓公正廉洁,乃旧时百姓对清官赞词。
     一路荣华:芙蓉花亦称木芙蓉,蓉与荣同音,花与华古时通用,鹭为白鹭,与路同音。寓意行人此去将交上好运,荣华富贵将享之不尽。
     五子闹弥勒:弥勒佛,佛教大乘菩萨之一。图案为其与五个童子戏耍。取意阖家欢喜,其乐融融。
     天中辟邪:五月五日即端午节,传说五毒聚出,古人以悬挂钟馗像用以打鬼驱邪,图中蝙蝠寓福来。
     太平有象: 白象为瑞兽,象字又兼有景象的含义,古瓶寓太平,童子们手中各持福字,如意,莲花,笙等物件,更寓连年如意,富贵高升之意。
    四季平安:月季花或四季花卉插入瓶中,瓶与平音同,寓一年四季,月月平安幸福。
    三阳开泰:图案由松树、羊、太阳组成。羊与阳同音双关,三羊寓三阳。《周易》以正月为泰卦,泰卦 有三阳 ,故称"三阳开泰",正月大地回春,"三阳开泰"。
    风筝高入云端: 青云,指高空,司马相如《子虚赋》:交错纠纷,上干青云。也比喻高官显位。《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青云得路」亦叫「直上青云」比喻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牧童放风筝: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年青时不愿为官,只爱写诗。四十岁后应试,连续两次未取,第三次才考中进士。一时兴奋,乃作此《登科后》诗。后来人们用「春风得意」称进士及第,也泛指功成利就,踌躇满志。
    和合神即万回: 《太平广记》言万回仅一人。「和」、「合」为二神,始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一七三三年)、封天台山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的「合圣」。 民间年画常绘二圣,一持荷花,一捧圆盒,盒内盛满珠宝,并飞出一串蝙蝠,寓意财富无穷尽。荷、盒与「和合」同音,多比喻夫妻和谐,鱼水相得。「和合二圣」,寓意夫妻和睦、则福禄无穷,所谓「家和万事兴」者也
    寿星老人、鹿、蝙蝠、蟠桃: 三星,即指福、禄、寿三星。鹿,偶蹄类鹿科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在吉祥图案中多指梅花鹿。「鹿」与「禄」同音。禄,古代称官吏的薪给为俸禄,寓财富。蟠桃,泛指西王母所居处之仙桃。《山海经》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汉武帝内传》略云:「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以仙桃四颗与帝。」相传西王母寿辰常举行蟠桃盛会,各方神仙群往祝寿。所以蟠桃又称寿桃。「三星高照」寓意幸福、富裕、长寿。
    童子仰望飞来的蝙蝠: 翘盼,急切盼望。「翘盼福音」又叫「福从天降」。表示盼望获得好消息。
    童子抓蝙蝠: 纳,收入、接受、容受之意。纳福、享福、受福。是旧时见面或通信常用的问好语。《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纳福迎祥」,吉利词,寓洪福吉祥相继而来。
爆竹或竹、鹌鹑: 爆竹,据南北朝梁宗檩《荆楚岁时记》载,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爆裂发声,称为「爆竹」,以为能驱除山鬼。后人用多层纸密裹火药,接以药线,点燃即爆。唐时称「爆竹」。「爆竹」多指新年到来,「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竹报平安」寓意驱除邪恶,祈祷安康。
    童子手持如意骑象上: 象,见「万象更新」题解,骑象与「吉祥」谐音。「吉祥如意」,喜庆吉利之词。如同古时人们互道「万福」一样,互致「吉祥如意」,祈祷合家安康,福禄长久。「吉祥」、「万象」、「吉庆」、「如意」等词为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祝颂之词。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7-4 20: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6-7-4 20: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6-7-4 20: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6][em1][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6-7-4 22: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2-12 06: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