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那些全假翡翠在市面上已少见,因买家对分辨假货已有一定的认识。而问题最严重的,是人工化的翡翠充斥,行内称之为B货及C货。别以为阁下手上拥有的是一件价值不菲的名贵翡翠,就可高枕无忧。最易鱼目混珠的,正是这些“整容”后的翡翠,因其色泽鲜润,玉音清脆,令买家爱不释手,售价比“整容”前涨价数10倍之多!
(1)“整容术”真假难辨
“黄金有价玉无价”,翡翠既是无价之宝,不法之徒鱼目混珠也不足为奇。那么,真假究竟如何区分呢?
冒充品:如马来西亚玉,其比重轻,成分也截然不同。
人造品:由塑胶或玻璃等其它物质制成。
加工处理品:本身是真翡翠,但经过人工美化,即行内人士所指的B货及C货。
由于第一、二类假货易于辨认,因此,市场上已较罕见,但第三类其本质是翡翠,只是经过人工美化,因此,行内人士并不称之为假货,而称之为B货、C货。
A货是指天然的翡翠,未经人工处理改变晶体结构及颜色。B货也是天然翡翠,但由于有瑕疵,遂用强酸漂去杂色,包括黑色、黄色、红色等,但同时也破坏了原来的晶体结构,变得松散,于是再加入环氧树脂巩固。C货则是天然翡翠以人工入色。
(2)“整容”货身价倍增
一块有瑕疵的翡翠,其成本低,但经过“整容”后,单看外表是深受买家欢迎的,因其色泽的均匀剔透招人喜爱,所以身价可增10倍。
未经人工处理的翡翠,耐热程度高,寿命久远。而处理过的B货,寿命颇有争议,主要视其本身品质以及加工时的手艺而定。至于C货,则用人工加热渗色,颜色浮现,不难分辨。
鉴别B货并非易事,用科学方法鉴定当然最准确,凭肉眼可从三方面观察:颜色方面,经过漂色后的翡翠其色显得过于鲜艳分明,毫无瑕疵,不太自然。光泽方面,带有树脂的腊性光泽,而天然翡翠应呈现玻璃一样光泽。结构方面,强光照射下,B货的晶体结构松散,失去条理。
玉石鉴定是一门专精学问,普通人难于一下子弄懂,若花了千千万万的不菲金额,买来的却是一件物非所值的翡翠,真是欲哭无泪!
现消费者可依个人喜好选购,若只求装饰,不求保值,选择B货、C货也无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