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雕的玉器
我国白玉其他玉皆有透雕的作品,亦即如象牙的镂空。
这样雕透花(广府人称为“雕通”或“通花”),在技术上而言,着实十分困难。
因为玉质厚密,刀不能入,要雕透就很花工夫;力度、构图、技法皆要熟练,才不至于把一块好好的美玉雕坏。
尤其是到了清代乾隆时,玉工的雕技繁复细致,巧夺天工,炉火纯青。
不过,以笔者的个见,有时却嫌雕工过于精细,透雕的部分太多,以致流于匠气与工艺化,反而失去浑朴与稚拙的味道,亦即少了艺术性。
乾隆至嘉年间的玉透雕,以及光绪与民初时的仿制品,规矩精细有余,而灵气与创意不足;故有一利,亦必有一弊。
笔者个人反而喜欢明代陆子刚的玉牌,皆为浅浮雕的多,但棱角圆浑,制作存在乎一心。
可是,清初的玉雕,尤其是宫廷贵品,过于方正,花纹的棱角也无不一板一眼,依从规矩,而不稍逾越。
清代虽有不少白玉、青玉等皆为上品玉“地”者,但因“造作”过甚,而失灵活的雅趣,殊为可惜。
有些透雕,枝条纹理幼如牙签,有些可以细如秀发,薄如纸张,虽说“艺惊四座”,但反不如战国或三代之玉器来得圆浑纯朴,自然而古雅。
收藏古玉,不一定是工细而巧,才算“雕工好”正如工笔画虽惹人好感,但其意境与与艺术性,远远不及清湘和八大山人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