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楼主: 关霞

金镶玉——夏季女士的最爱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2 17: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em3][em3][em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2 21: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3 00: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5 19: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1 20: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奥运会奖牌式样对外公布,“金镶玉”的设计,让玉这种具有中国特色,堪称中国符号的特殊物品,一下子由“温润”变得耀眼,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金镶玉”,喻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玉良缘”。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体现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和对运动员的褒奖,融入了典型的中国文化元素。以“金镶玉”为创意的北京奥运会奖牌,与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交相辉映,就此成为中国灿烂文化与奥林匹克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  
    “金镶玉”本来是指一种特殊的金、玉加工工艺(即在金器上镶嵌各种玉石),有时也指用这种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金、玉器物。如:《金瓶梅》第二十回:“剩下的再替我打一件,照依他大娘正面戴的金镶玉观音满池娇分心。”第七十二回:“林氏又早戴着满头珠翠,身穿大红通袖袍儿,腰系金镶碧玉带,下着玄锦百花裙。”这种“金镶玉”器物原本是极易识别的,人们怎么会“有眼不识”呢?  
    其实,寻根溯源,“有眼不识金镶玉”这句俗语乃是由“有眼不识荆山玉”谐音讹传而来。而“有眼不识荆山玉”这句俗语则典出《韩非子·和氏》:春秋时期,楚人卞和看见一只凤凰落在荆山(位于今湖北南漳县境内)的一块青石上。由于当时的人们皆认为凤凰神鸟不落无宝之地。于是,卞和就认定那块青石中必有宝玉,便将它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命玉工辨识,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楚厉王大怒,命人砍下了卞和的左脚。楚厉王死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楚武王又命玉工辨识,玉工仍然说那只是一块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而失去了右脚。楚武王死后,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一直哭得泪水流尽、眼中滴血。楚文王听说此事后,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问他:“天下受刑被砍掉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如此悲伤?”卞和答:“我悲伤的不是被砍掉了双脚,而是美玉被当成石头、忠贞之士被当成骗子。”楚文王听后便命玉工剖开璞玉,发现里面果真是一块稀世之宝玉。后来,为了彰显卞和之名,楚文王遂将此玉命名为“和氏璧”。因和氏璧出自荆山,故后人又称之为“荆山玉”,如三国·曹植《与杨祖德书》中即有句云:“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由于卞和献玉的故事在后世流传很广,“有眼不识荆山玉”也就随故事的流传而成为一句广为人知的俗语典故。如《金瓶梅》第二十一回:“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知你之良言,辜负你之好意,正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  
    至明代以后,或许是因为人们觉得“荆山玉”之说不够通俗、其所牵涉的典故也不是人人都能说得清楚的缘故,这一俗语中的“荆山玉”一词在口语中渐渐地被发音相近的“金镶玉”所代替,“有眼不识金镶玉”一语就这样在民间以讹传讹地流传开来。

    现在金镶玉很流行,阁子也在陆续上一些金镶玉的挂件、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 00: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大喜欢,不能很好地突出主题[emc9][emb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 21: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22: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01: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翡翠金镶玉能习惯,和田玉镶金总觉得糟蹋料子了。就好像大学教授戴粗金链子一样,不搭界啊。[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00: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