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2301|回复: 4

玉雕珍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28 05: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雕珍藏

   古玉器传到今天,一为传世玉,一为出土玉。汉唐以上大都为出土物,一般都是因殉葬而埋藏在地下的。明清以后的传世玉较多。
  鉴别古代玉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材料质地的鉴别,二是对制造年代的鉴别。为了进行真伪鉴别,我们要了解古玉器作伪的方法。
   传世玉器制作成本高,不易伪作获利,所以仿造少。有一种方法用一种药料放在罐子内烧造假玉。造出的假玉色雪白,行话称之雪白罐子玉,与真玉非常相似。
  出土的玉器,造仿法简易,所以伪器最多。现在古玩市场上,伪器泛滥。凡器物完整、黄土斑斑,有可能是伪制的。出土的玉必有土咬和锈斑等痕迹,作伪者造出这些痕迹以欺骗人。
  因为假玉不容易伪造,于是造伪的人把似玉类的石头做成各种器物,以冒充玉器。其中以江苏、山东产的石头为最多,如江苏句容县茆山产的石头,色白而有光泽,有水石冷白色,或有水路或有饭糁色。与真玉相似,质地坚,硬度大。山东莱州产的石头有白色、碧色两种,很是光润似玉。
  另外有把破碎的残片,品质低劣的玉器,改做或补整,做成完整的玉器出售。比如佛像的手残缺,就用相同玉补缺部分,再用白矾焊接起来。因此收藏者应该仔细观察非常小心。
   我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要找到一块好玉则需要对它的历史有所了解。大约12000年以前,我国辽南原始居民就开始用蛇纹石打制砍砸器,7000多年前出现了磨制较精的彩石石凿,距今6000—4000年的新疆罗布淖尔先民已经采用和阗玉制无孔石斧。在此后4000年里,我们祖先的治玉活动从未间断过。
    我国和阗玉(和田)有青、碧、墨色、黄、白等色,其中以羊脂白玉最优。
   我国琢玉所用的旋转性工具,可能始于原始社会的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后来又逐渐发展为“水凳”。古代玉器工艺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清代晚期玉业接受了莨茹科植物图案与宝石镶嵌两个特点,并发展成“仿蕃作”。
   中国古人讲收藏玉爱玉还讲究养玉,所谓“养”的要点是: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用肉眼有出裂,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是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尽可能避免灰尘。日常玉器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作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3、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和人体汗液接触。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翡翠愈多接触人体,用汗液等温润会愈好,其实这是一大误解。翡翠本身已晶莹通透,无须再借助任何方法,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会使它更透亮。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

4、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曝晒,玉遇热膨胀,会影响玉质。尤其是芙蓉玉、水晶、玛瑙等受到高热会发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5、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6、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尤其是水胆玛瑙、水晶之类的玉器。

7、古玉怕冰。经常接触冰,土门受损,玉理黯然不能显出色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8 05: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emb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8 06: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emb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8 0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9 17: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emb5][emb6][emb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