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跟著祖籍東北、吉林的老爺、姥姥長大,八旗家庭講究規矩,而男孩兒總是頑皮,常被老爺拍頭教訓。老爺戴在中指的白玉馬鞍戒,好像當頭棒喝,在我腦門敲出聲響。手捂著頭,嘴裡嘟噥著好痛,卻不知不覺種下了自己和白玉的不解之緣。
玉龍喀什河,古稱白玉河,兩旁是寸草無生的沙漠。 (陸潔民)
老爺右手中指戴著一只白玉戒,長年不時摩挲,橋狀馬鞍部分早養出一層油亮的皮殼。記憶中,對於老爺的印象,總和著那支玉戒,東北人喜歡吃麵食,老爺連和麵時都捨不得拔下,只見厚厚的麵粉全塞到玉戒指縫間,好像手指套了一個膨脹的甜圈餅。老爺還常跟我說很多玉的故事,類似隔壁老章的太太戴了一隻玉鐲,後來被機車撞到,玉鐲子當場摔成四段,騎士也嚴重骨折,可這位老太太卻能站起來,拍拍屁股沒事之類的。
這種驅邪、保平安的事蹟聽多了,玉的神奇深深烙在我心坎裡,包括老爺打小耳提面命的聖旨:「男人40要戴玉!」轉眼過了不惑之年,我也趕緊找支白玉戒套著,不僅感受一下老爺一面訓人拇指一面擦摩玉戒那種尊貴,同時領略到中國傳統對白玉根深柢固的情感。
18世紀〈白玉對鳥盒〉,造型討喜。 (陸潔民)
在外國人的眼中,「玉」和中國是畫上等號的,玉的潤澤以溫、寧斷不彎、冰清玉潔等等特性,一直被古人賦予「君子」的象徵,所謂「君子五德」之說,色澤溫潤是為「仁」,表裡一致是為「義」,聲音舒暢清揚是「智」的表現,寧折不彎而「勇」,「潔」則是指玉的斷口不鋒利,不割手,緊密的質地以致滑膩不沾。只不過現今一提到玉,大部分人腦海中浮現的多為翠玉、翡翠,殊不知這些有色玉是在清朝以後才傳入中國。最早最早從《禮記‧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後漢書‧輿服志》「至孝明皇帝,乃為大佩,沖牙,雙瑀,璜,皆以白玉。」的記載,可見溫潤如脂的白玉,才是貴族王公、乃至文人士大夫的最愛。
眾所皆知,上等的白玉來自新疆和闐,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便出土了作祭祀用的和闐白玉。這條礦脈從崑崙山西到東,特別在和闐地區,原生礦剝落後被洪水搬運到河床,經過玉龍喀什河千年沖刷,玉塊磨碩圓滑呈卵型,晶瑩可愛,坊間稱為「水料」,又叫「子兒玉」,書上記載古人在玉龍河撿玉、撈玉,「凡玉映月精光而生」,撿玉人需站在高處,仔細觀察河床,在皎潔月光照射下,一見微弱反光,馬上把位置默記在心裡,進而尋找,才可增加撿到玉石的機率。
如何算是質地好的白玉,大體而言可從下列色、硬度、抗壓強度、透明度、光澤、體重以及溫度七大項來檢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色,和闐玉白玉至高極品,也就是俗稱「羊脂白玉」,書上記載,就像冬天裡頭羊的脂肪切一塊下來,所謂「色白如割肪」感覺其透,細膩滋潤、粉嫩油光,完美無瑕。常說道「正、濃、陽、勻」,質地純正,濃如脂肪,水分充足。陽表示透,但太透又有如玻璃,最好的狀況是觀來一團白但內如霧,均勻純淨無瑕,這是憑第一眼鑑定上好白玉的基本條件。
根據摩式硬度表,白玉約在6.5到6.9之間,翡翠則是7,因此白玉又被稱為「軟玉」,不過它的抗壓強度可達到1平方公分3,000~6,000公斤之間,倒是怕摔,這一摔再好的白玉也會硬生生斷裂。玉石單位體積的重量為2.922。和闐玉對溫度表現惰性,因此夏天不熱,冬天不冰手,最適合貼身佩帶。此外,白玉的透明度,和水分的涵養關係密切,透明度好的就叫「水頭足」或「地子靈」,相反地,透明度差便是「沒水頭」、「 地子悶」。
光澤為評鑑白玉是否「料好實在」最重要的一環,古人形容和闐玉「溫潤有澤」,泛出「油光」,比如羊脂白玉「色白如割肪」,有臘狀或帶著油脂般光澤,質地細密,體若凝脂。當玉師傅拿到剛採收的玉石,先用粗砂、細砂、粗皮革、細皮革依序加以拋光,一般而言,如果料不夠精,多會拋成亮度像玻璃一樣的玻璃光。而有經驗的玉雕師則懂得以800號的砂打磨,出來的成品乍看之下悶悶的,不是怎地剔透,但長時間盤玩久了,皮膚、手上的油脂就會慢慢把最初的毛光變成油光,顯得溫潤動人,這也是玩玉最有趣、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和闐子兒玉〈自在觀音〉。 (觀喜堂)
古人因為娛樂活動少,賞玉、盤玉也是生活的消遣之一,時間的累積加上汗水的浸漬,許多古代白玉常被養出一層不同顏色的皮殼。皮殼與玉皮不同,玉皮是玉石採收下來包裹的那層外皮,和闐玉的玉皮色美舉世聞名,有秋梨、棗紅、黑、虎皮等各色不同。至於皮殼,多被用以鑑定年代,例如出土玉器因週遭地質環境改變,常發生玉沁,外觀出現不同顏色的紋路和肌理。
盤玩白玉,觀其經過時間的沉澱,不管是光亮得出油也好,或是盤出一層皮殼,任何變化都會令人倍感驚奇。只不過現代人做事講效率,一開始便買最閃亮動人、打磨得最亮的那一塊玉,殊不知那只是玻璃光,行家又稱之為「賊光」,再不會因時間流傳,與人體肌膚接觸而有所改變,根本上已喪失玩玉的樂趣。
說完了「料」,若要收藏白玉的藝術品,缺少好的雕工可不行。和立體雕塑原則相同,從線條、造型、構圖、色彩下手。線條要流暢、圓潤簡練,宋代在雕狗兒時會採取臥姿,而非鏤空四肢站立,主要求其玉石的完整度,便於把玩。還有白玉牌,上頭除了雕祝壽文字外,不外是飛鳥、小獸等淺浮雕圖樣,這時就得掌握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繪畫構圖章法,諸如:參差錯落、起承轉合、疏密聚散、隻黑佈白不等,以免畫面顯得細碎,不夠均衡。至於色彩方面,整個來說是玉質及其是否帶皮。經驗老到的玉雕師,常是隨物賦形,施與巧雕,還盡量繞著吉祥話兒的意義上頭轉。比如白玉帶了一塊黑色玉皮,就會雕成一隻黑猴騎著白馬,取的是「馬上封侯」。
不過古今審美趣味已大大不同,現代人崇尚極簡主義,線條愈簡潔俐落愈好,當代的新雕工或多或少也受到影響。像我想學著老爺買只馬鞍戒,可挑來撿去,一來要找到尺寸合適又有完整的馬鞍型不容易,二來,總覺得造型上顯得太刻意了一點,加上質地好的老馬鞍戒價格昂貴,所以還是選了現在戴的這種─老料新雕,料是來自和闐的玉龍河水料,工是上海的雕工,為了強調現代感,一體成型,把有稜有角的馬鞍略為變圓,線條簡單流暢,渾圓大方,模樣兒有點像小元寶的現代白玉馬鞍戒。其實我也鼓勵大家這樣嘗試,挑自己喜歡的現代白玉造型,在盤養賞玩中體會古人戴玉的樂趣和感情,讓中國人愛玉的傳統繼續延續下去。
我家老爺愛玉成痴,老嫌人家戴金的俗氣,像親朋好友家裡生了個小貝比,收到賀禮多是金鎖片、金鍊子,要我就愛送小嬰兒一塊12生肖的玉牌或玉佩,上頭穿條紅線,日後凡碰到本命年犯太歲,可以拿出來佩帶,逢凶化吉,何況這塊白玉一直伴他成長,挺有意義。我那屬虎的小寶貝剛過3歲生日,送他一件虎型白玉佩,穿條紅線,給他掛上,他還挺喜歡的。希望小「虎」子也能從愛玉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