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玉石故事-河磨玉
hc360慧聪网珠宝首饰行业频道 2004-12-06 08:39:11
11月25日,一块重约10吨的巨型河磨玉,在岫岩县城万润玉雕园38号展厅内首次展现惊世芳容。
虽然这块长2.62米,宽1.45米,高1.56米的巨大玉体大部分尚被风化的岩石表皮包裹着,仍然以一副“顽石像”示人,但它身上几个表皮脱落处显露出的黄白色温润玉质,已经透出了它深蕴的绝世风华,其玉髓之美震撼了整个玉乡。
玉乡自古多玉,这里曾出产过重达260.76吨的玉石王,现在已经被雕成世界第一玉佛;另一块保存在哈达碑镇的重达60000吨的巨型天然玉体,更是无价之宝。有这两块巨宝在前,为什么体重“仅”10吨的这块河磨玉会让整个玉乡为之沸腾?原来,在岫岩所产的玉石中,河磨玉的储量最少,且玉质最佳,可与新疆和田玉媲美,是岫玉中的精华。而且经北京大学兴华宝石鉴定中心鉴定,这块岫岩软玉开采史上发现的最大一块河磨玉体中的透闪石含量在96%以上,可谓玉中极品,其价值难以估量。
那么,这块价值连城的宝玉究竟是怎样被发现的?被发现后,为何会沉睡6年,乏人知晓?将来,它又将以怎样的姿态向世人展示其惊世之美?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记者于日前来到岫岩,深入探访了关于这块“河磨玉王”的传奇故事。
农妇挖出无价宝玉
在岫岩,“河磨玉王”被发现的故事一直被人们当作一段传奇,为数不多的知情人一提到“河磨玉王”,总是会从农妇挖菜窖说起。
据“河磨玉王”现在的拥有者隋晓明介绍,这块河磨玉6年前出土在岫岩偏岭镇细玉沟村。村里有一位中年农妇领着3个女儿过日子,家境贫苦,她们住着三间草房,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台很小的黑白电视机。每年新学期开学时,母亲都要为3个女儿的学杂费发愁。
1998年的秋天,这位农妇在自家院里挖菜窖,挖到1米深时地里露出石头一角。她想要放弃这个坑,可又一想,好容易挖了大半天,再挖挖看。于是,她继续从石头四周向外开掘,越开越宽,越挖越深,却还是不见石头边缘。在挖掘过程中,她感到这块石头很特殊,便找来锤子,用力砸了几下,觉得这块石头特别硬,好容易砸破了几块皮,发现石头里面和外面不一样,黄白色,很细腻。她打了一桶清水,把石头露出的部分清洗干净,见“露肉”处内藏精华,农妇久住河磨玉唯一产地的细玉沟村,自然瞧出自己挖到的是一块珍贵的河磨玉。这位农妇虽然暗自高兴,但并没有把挖玉的消息告诉任何人,甚至没告诉自己的女儿,仍然悄悄地继续“挖菜窖”。
越挖发现玉石越大,农妇手磨出了血泡也不休息,20多天后终于把这块河磨玉四周的泥土清理完,这块巨型宝石全部露了出来。她高兴极了,打来10多桶清水,给河磨玉洗了个澡,只见整个石头表皮油汪汪、光滑滑、“露肉”处为黄白色。听别人说过,河磨玉最好的就是黄白色。
稀世珍宝险些流落异乡
细玉沟村是岫岩河磨玉的唯一产地,所以常有人来这里收购河磨玉。一天,农妇见一个南方人来买玉,便把他领到家里看玉。没想到此人是位珠宝巨商,一眼看准这是一块巨型宝玉,当下连价都没还,按着农妇的要价成了交。
第二天,这位珠宝商雇来大汽车和吊车,准备把玉运走。可是因为石头太滑,装了一天车也没把玉石搬上车去,珠宝商只好暂时收工,预备次日再来。
珠宝商走后,农妇怕节外生枝,心想既然有了行动,就得尽快出手。于是,想起了县城里一个青年企业家,他就是隋晓明。隋晓明得知有宝玉出土的消息后,立即在电话中表示:“这块河磨玉是咱岫岩的宝贝,绝不能让它流到外乡。”隋晓明连夜雇好了汽车、吊车,直奔细玉沟村。看到坑里的玉石后,他兴奋不已,二话没说,以高于外地商人1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块“河磨玉王”,当夜就把玉石运走了。
而这位发现巨玉的农妇,则在卖玉不久后举家搬离了细玉沟村。
埋玉6年只待今朝
购得巨玉的隋晓明深知岫岩河磨玉的宝贵,也深知河磨玉越来越稀少、越来越值钱,几年后其价格不知要高出多少倍。隋玉明把这块“河磨玉王”埋藏地下,等待最佳商机。于是这块“河磨玉王”在地下秘藏了6年之久。
隋晓明告诉记者,购玉后,他按规定交纳了税费,为这块宝玉办了相关法律手续。有一段时间,隋晓明曾打算把“河磨玉王”雕成玉件。因为玉器行里有一句老话,“仔玉见红价值连城”,而这块巨玉前后两面都是褐红色岩石表皮,雕出的玉件一定价格不菲。请来了岫岩玉雕大师李洪才,大师为玉惊叹的同时,建议他请北京的专家组再鉴定一下。于是隋晓明去年又到北京大学兴华宝石鉴定中心,请了6位专家对巨玉进行鉴定,结果6位专家一致表示:此宝玉货真价实。但同时专家们也建议隋晓明,此玉价值难以估计,暂时不做雕琢为好。听从了专家的建议,隋晓明一直把宝玉深埋地下。
巨玉就这样一直沉睡了6年,直到今年7月,隋晓明从一家宝玉石专业媒体看到一则消息:新疆和田一位农民发现了一块71公斤的和田“仔玉”,即河磨玉,价值800多万元。隋晓明按照这个比例一算,自己的“河磨玉王”竟然是件价值数亿元的稀世珍宝,于是他决定,把这件宝贝公示于众,让世人都知道,鞍山岫岩又出了一块奇玉巨宝。
为此,隋晓明在一个月前找来焊工,做了一个带轮子的钢铁宝座,把“河磨玉王”从地下挖出,11月25日,这块“河磨玉王”终于闪亮面世了。
踏访“河磨玉王”出土地
“河磨玉王”产自细玉沟村,而这个以玉命名的小村庄正是岫岩河磨玉的唯一产地。《岫岩县志》曾记载:北区有村,名细玉沟者,沟心有小河一道,长沟十余里,直通大河,夏令水涨后,村民沿河采玉,玉质外包石皮,内蕴精华,质润而坚,夜能放光,冬暖夏凉,相传可避瘟疫……这段记载说明,人们早已发现了这种品质优良的“细玉”、或称“老玉”、“无根玉”,细玉沟也正由此得名。而当地人们习惯沿河采玉,且矿石是被洪水冲至河谷沉淀而成,这里的玉石也称“河磨玉”。
据相关史料考证,岫岩河磨玉是迄今我国最早开采和利用的玉种。早在旧石器晚期,岫岩、海城地域的原始居民便以偏岭细玉沟的河磨玉制作砍斫器。海城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曾出土距今1.2万年前的3件砍斫器,即为岫岩软玉;而在迄今4000-8000年前的辽西红山文化遗址和环绕岫岩玉产地的辽东玉文化区等古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岫岩玉制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岫岩河磨玉打制。
在偏岭镇细玉沟村,有关人士见到了文献记载“沟心有小河一道”的那条小河,小河位于细玉沟村村中公路的旁边,河宽不到10米。当年“河磨玉王”出土的那户农家距河只有10米左右。如今因为久无人居,这里只剩破败的茅草房。
而在村中发现,村里的60余户人家,几乎家家都以挖玉为生,很多人家的屋里墙外都堆着块头不小的未经雕磨的河磨玉石,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河磨玉俨然是这些农户的家中寻常物。听村民说,这里时常能挖到重达数吨的河磨玉石,只是其质地很难与那块硕大的“河磨玉王”媲美。
随着河磨玉的身价看涨,近年来,前来细玉沟村寻玉的人也越来越多。
“河磨玉王”的未来
既然“河磨玉王”价值连城,那么这块稀世奇珍将如何保存和安置呢?
前不久,在阜新市发现了一块重达66吨的“玛瑙王”,各路专家学者为“玛瑙王”设计的安置计划也许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与专家对“河磨玉王”的建议一样,中国宝石协会专家组一致认为,对阜新“玛瑙王”不能做“大手术”。古人说:“大玉谢雕琢”,意思就是说,大块的玉不要去雕刻它,越自然越能体现宝石美丽的一面。
对于目前被暂时置放在阜新市街心广场的“玛瑙王”,专家们建议阜新为“玛瑙王”建座“玛瑙宫”,为其遮风挡雨,如果把“玛瑙王”放在露天,一冷一热会使“玛瑙王”膨胀、风化。专家还建议将同时挖掘出的7块玛瑙雕刻成作品,让世人参观,以此带动阜新的玛瑙产业,把阜新变成全国玛瑙的集散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系王教授建议让“玛瑙王”进京,将其安放在北京的奥运会场馆和各大博物馆,这是让世界了解阜新的最好机会。
阜新关于“玛瑙王”的初步想法则是:选择一个市中心的位置,建设一个与宝石统一的、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把“玛瑙王”安放其中,并从玛瑙的成因、文化说起,整理出一个完整的文字材料。而且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阜新“玛瑙王”是世界之最,该市要在近期为“玛瑙王”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而据购得“河磨玉王”的隋晓明介绍,不久前,大连一家动物园与隋晓明联系,想在该地展出“河磨玉王”,但因展出地点在户外,隋晓明没舍得。目前他正与沈阳方面联系“河磨玉王”的展出事宜。
新闻链接 河磨玉
河磨玉外包石皮,内分绿色、黄色和纯白色,其中黄白和纯白玉质最佳,其玉质纯净、坚韧、油脂感强,可与新疆和田玉相媲美。岫岩河磨玉主要分布在岫岩偏岭镇细玉沟村白沙河河谷底部及两岸的泥沙砾石层中。
近几年,由河磨玉雕琢的玉制品在历次国石精品展示会上出尽风头,不仅一次次摘取桂冠,且被国内外爱玉、赏玉、玩玉者及投资大家重金收藏,成为珍藏品和高档装饰品。在去年全国玉雕“天工奖”评选活动中,用河磨玉雕刻的“连连有余”在众多玉雕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天工奖”唯一一个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