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友的邀請,去國立藝術館看了一齣話劇「和氏璧」。沒有很多佈景,沒有道具,一切都是抽象的;但是聲光、服飾之美妙,演員認真、美好、熟練的演技,不凡的劇情,籠罩住觀眾的神情;而每一句話,都激動了觀眾的心弦。 故事開始在楚國的一個小地方,一位名叫卞和的玉工,正在喜氣洋洋的舉行婚禮。 不久之後,卞和偶然發現了一塊曠古未有的璞玉,卞和一心要把這塊璞玉呈獻給楚厲王,他丟下了老母及正要分娩的妻子,雙足踏著楚國的大地去了。但楚厲王不相信那粗糙無文的石頭裏,會是一塊稀世的美玉,非但不相信,並且判了卞和欺君之罪,刖去了他的右足。 多年後,楚武王繼位,卞和拄著拐杖又去獻玉,楚武王也不信,且又刖去了他的左足。 那時候卞和的師弟因營造假玉買賣,已發達得門庭若市;而卞和為了這塊璞玉,卻使老母憂傷而死,愛女早夭,妻子過著愁苦貧窮的生活,自己失去了雙足,但卞和仍願意賠上一生要使世人認識這一塊美好的璞玉。 當楚文王即位的時候,卞和匍伏著又去獻玉,終於,卡和那塊美好的璞玉,被文王的慧眼賞識了。 看完戲,心裏感嘆良深,外面淒風苦雨,我卻警醒著,反復思量。 不覺間已到了車站,很快的公車就來了,我上了車,看到有一個空座位,就隨著坐下,旁邊的婦人不住的推開我散開的大衣下擺,我側頭一看,原來那婦人帶著一個花盆,盆中伸展出兩片長長的青葉,好像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那兩片葉子一點也不華麗,但那婦人顯出非常寶貴、愛惜的樣子,一直用手擋著,祇怕別的東西碰壞那葉子;我想一定是蘭花了。 蘭花的外表是不艷麗的,但它有著高雅脫俗的風格,不是那些紅花綠葉所可相比,而且越是好的品種,都生長在山谷草叢中,不是隨便能採摘得到,不是行家也認不出來,最貴的有賣到幾萬美金一盆,有些甚至是無價之寶,但是它的外表,有幾個人能賞識得來呢? 車子就要到站,我將下車,但因著那盆蘭花,卻使我更加深了感嘆。 世上一切美好事物的外表,很多是粗糙無華的,不容易被世人發現、認識,甚至於被世人懷疑,因為人們的眼光短視,喜歡漂亮華麗,愛聽甜言蜜語;對眼前看不到的,沒有光彩的,要以後才能實現的事物,大多數人都不會馬上接受;倒不如外表裝點得漂漂亮亮的假玉,卞和的師弟可經營得門庭若市;即使像蘭花,已被人肯定是高貴的花卉,那也要識得的人才會喜愛,不識的人會以為是一棵野草,隨手把它扔了。 卞和以死相許的愚忠,確是可敬可佩,但他犧牲了自己和家人多少幸福,浪費了好長的時間和生命,才達到目的。在現時代來講,卞和應該學習一些對事物的包裝、以及與人溝通的技巧,否則,像他這樣的做事方式,對人,對事,都太委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