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9205|回复: 31

[转帖]古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8 16: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谓古玉?
「中国古代人士认为石之美者」就是玉,也就是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廉而不刿;叩知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瑕不掩瑜亦瑜不掩瑕;孚尹旁达;气如白虹,而精神见于山川……。很多初入门玩古玉的人,都有一大困扰,就是分不清楚古玉和新玉。不少人买到的是「旧玉新工」。其实,玉石经过相当时日才能形成,其「旧」是「必然」的。我们所指的「新玉」,是「新工」,不是旧工,未多经人把玩,或未入土过,没有天然色沁过,即近年来所制造的。而古玉则是有经年代的(通常指汉代以前)。古玉的刀法比较精美,纹饰亦较古朴,所以即使不是出土的古玉,而只是传世玉,也极为迷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6: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就遗址分布的地理位置言,位于我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东北部、河北省北部、甚至天津市地区,但中心大约在大、小凌河、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也就是辽西、冀北,及吉林西部到热河东北部。红山文化包括的区域其实颇广,像河北北部、热河东北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可说是北部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玉料与汉代不同,并非新疆和阗玉,而是东北辽宁省岫岩县的岫岩玉(蛇纹)。那时没有金属,用的可能只是特硬的圆形石砣,一边旋转一边带动蘸水的金刚砂。不过,我们仍只能推断其方法,而不能肯定。大部份为动物造形,如鸟、蝉、猪龙、龟、蚕蛹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6: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良渚文化?
良渚的遗址主要在浙江省,余杭县的反山墓地和瑶山墓地,形制颇多。主要有三叉形器(即山形器)、冠饰、半圆形饰、镯子、串饰和牌饰等,时常可见兽面纹,成为良渚的一大特色。良渚的玉璧大多数没有兽面纹,几乎全是通体磨光的素璧,偶有立鸟纹;反而一些柱形器和冠形器,有很明显的兽面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6: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良渚文化玉器的特色?
我们首先把良渚文化出土玉器的共同点做一说明:这些玉器的材质,大多数是透闪石-阳起石系列(即十九世纪法国矿物学家阿勒克斯‧达密尔所称的真玉或软玉),包括有乳白色透闪石,红色透闪石,淡绿色透闪石,含铁份较高的阳起石…等类,有一部份含有赤铁矿掺杂,或相互共生的现象。但是,也有少部分的材质是大理石、玛瑙、蛇纹石……等美石类。出土玉琮都饰有兽面纹饰,并用方柱形的直角切面做面纹的中线,构思巧妙,制作精美,并有一节到多节之分,可能是与宗教信仰有关的特殊礼器。良渚玉器还有一个特点是:在材质上虽有美石、岫岩、软玉之类,但并不是件件精美,但是,可以看出一个现象,就是作工精美,琢刻细致的,材质就比较好,显示玉工的相玉选材,已有相当高的水平。从玉器出土墓葬的现象分析,部分玉器在入土后,有火烧坟墓再行覆土的情形,此类玉器。分子中结晶水因受热而被破坏,出土多呈鸡骨白现象,有些钙化严重,有些则有玻璃光。并且,也给我们丧葬习俗的『火烧葬玉』找到了有力证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6: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代玉器的特色?
传世与近年出土的商代玉器,以商中、晚期居多,商代早期郑州地区遗址,玉器发现的不多,型制上有环、佩、玦等饰品,与少部份生肖器,但制作多粗糙不整,数量也少。第一、 商玉雕,已经有具体的纹饰规范,似乎有专业艺术修养的人,作审核或设计。第二、 商玉器雕工的顺序。在作成粗胚后,先在预定的位置打孔,再用线锯沾解玉砂作成器型,所以在镂空部分,虽经修整,但仍可看到先打孔,后镂空的痕迹。 在商大多数的人物、动物玉器圆雕造型中,形成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造型极写实,刻虎似虎,雕象似象,琢人似人,但是,在造型表面,则刻上一些由卜兆纹组合而成的怪兽、图腾图案,与动物的毛色,人类的衣饰,毫无关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6: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代玉器的特色?
西周墓葬出土的玉器,材质多不佳,且传世的西周玉器相当少。由殷商双阴线,或阴线减地的雕法,到西周,演变成阴线斜刀的琢玉风格,已经形成。以片状玉,作动物剪影形成的造型,还是承袭殷商而来,其中大部份为片状玉器,仅有少数立体雕作玉器。纹饰的线条,流畅自然,布局均匀,在刀法上,使用斜刻的宽阴线与细阴线结合,使玉器纹饰有阴影的层次感,这都是西周初,发展出来的新刀工,俗称「大斜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6: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时代玉器的特色?
春秋时期玉器开片整齐,各并行线间,雕琢对称,未有滑刀交叉之现象,显示玉工技艺的成熟。刀法上,早期也采用西周玉雕中,最常使用的『大斜刀』,(即凹下阴槽线,一侧垂直,一侧斜坡),而后各国形成各自的玉雕风格,纹饰有的用细阴线,有的用浅浮雕,有的则有强烈的立体感。春秋时期玉雕,过渡气氛浓厚,但仍不失时代的独特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6: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时代玉器的特色?
战国时代墓葬中,所出土的玉器,可包括:一、 以殓葬为主要用途的玉器,这类殓葬玉,材质不佳,刀工不整,甚至常有以大理石、滑石、粗陶、仿制璧、琮之属,较不具文物价值。二、 遵循儒家『事死如生』的观念,将死者生前所宝爱的玩赏、收藏、配饰用玉,随葬死者,这类玉器,足可代表战国时期玉雕的风格,与艺术品味,是真正战国时期玉器的代表,但是,因为历年的盗掘与流散,目前以甚难得到佳作上品。三、 为使葬式风光,于葬前临时赶制的玉器,形式包罗各类,有实用器、配饰器、玩赏器、甚或一些与死者身份不相属,明显越礼的礼仪器及盟书…等,这类玉器,虽非以殓尸为目的,但制作手法,多及粗糙,与殓葬用玉多相类似,未见使用痕迹,是这类玉器的重要特征。四、 由于工具的进步,其钻孔已甚平整,游丝雕亦甚精细,造形更是多样化,为中国玉器史上一大高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6: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分辨仿古玉器?
由于玉材、玉皮硬度不同,仿古玉器之琢刀走过时,遇玉皮,则刀痕陷入较深,其刀工所过之处,有玉皮不连续现象,且有琢磨之新光泽;如老玉新工,则用放大镜细审其沁色时,其沁色则因新工的雕作,而有不连续的现象,甚易分辨。伪作所留开窗部分,极不自然,略具经验,细审不难分辨,由于是作伪,假沁皆浮于表面,不若真沁深入玉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6: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古玉的"皮壳"?
古玉特有的『皮壳』,即玉器长期与空气接触,形成的类似『氧化膜』表层,并不平整,呈融蚀状,视之微有温润的宝光,而新玉则因人工打磨的关系,光泽较亮,但多浮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