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4275|回复: 9

关于“蛤蜊光”(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5 04: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蛤蜊光”
首先,大伙要区别“蛤蜊光”、光晕和油光的不同:
”蛤蜊光“,是指明清五彩、粉彩瓷器彩料周围轮廓线在”白釉上“的一圈1~2mm的五彩光;或是没有彩料,仅仅是在白釉上形成的不规则圆形五彩光。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因为彩料里含有“砷”,经过近百年的时光,砷被氧化所造成。蛤蜊光一般在明末(指天启往后,嘉、万五彩基本不见)、顺治五彩,老康五彩、斗彩,雍正斗彩、粉彩(官窑的比民窑多见)和乾隆的粉彩等等上都可看到。晚清的五彩、粉彩上也看看到,但出现频率不如三代。民国一些日用粉彩瓷器上亦十分常见。
”光晕“,在许多陶瓷著作上指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彩料”本身上“产生的一层彩光,不是在白釉上的。这类现象主要产生在明代五彩上(以”枣皮红“为明显)和清代、民国的五彩、斗彩和粉彩上。
”油光“其实是油污之类在瓷器上的物理呈状,或在白釉上,或在彩料上。理论上讲在历代瓷器上都可以形成。
第二,谈谈三者在鉴定瓷器真伪时的作用:
”蛤蜊光“,按照晚辈的经验和了解,目前景德镇还不能仿造蛤蜊光。但有蛤蜊光并不能绝对推断彩瓷为真!只能说”有蛤蜊光,极大多数的彩瓷都是老物“。(具体理在文后”补充“里赘述)
”光晕“,不是鉴定真伪的依据。据笔者所知,现代景德镇所烧粉彩瓷器都有光晕。是因为烧造温度的关系。但若能细心比较、甄别和体会,能对老的光晕和新的光晕的物理表现有所区别的话,它亦不失为鉴定彩瓷真假的好依据,尤其是明代五彩。
”油光“完全不是签定真伪的依据。其形成原理与瓷器本身无关。在此提及油光,主要是不要误把它当作蛤蜊光或光晕。

补充:
为什么晚辈说”有蛤蜊光并不能绝对推断彩瓷为真”呢?主要是因为笔者曾亲手拿过、亲眼见过一件出土的、所谓的“明代晚期的白釉五彩龙纹盘”,其毫无疑问为老盘后加彩(已经证实),但却有真正的蛤蜊光。笔者当时甚惑,与家师、几位藏友讨论下来,得到一个比较满意(但不是肯定)的解释:
出土的的确是一件明代晚期五彩盘子。但由于彩料被侵蚀破坏,作伪者干脆将彩料洗去(由于五彩是低温,现在景德镇已经做得到这点),沿着蛤蜊光的轮廓线,在里面后加上五彩,于是便形成了上述的怪异现象。
此上解释,属权宜之法,望高手不吝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5 05: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5 05: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emb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5 05: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emb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5 06: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emb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25 06: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emb18][emb28][emb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5 07: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支持一下~不过还是比较喜欢和玉石有关的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5 08: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们都在干什么呀,乱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6 01: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emb1][emb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6 03: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研究过[emb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