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会相玉。他说,所谓相玉,不是看玉的质地,而是看它的灵性。有的玉完美无暇,但像木乃伊一样无神,有的玉尽管略带瑕疵,却跟金字塔似的藏着不为人知的神奇,只是这种玉比知己还要难觅。父亲说,他就曾见过一块这样的玉,被一位姓张的教授所收藏。
“文化大革命”时,张教授怕红卫兵抄家,掘地三尺,把玉埋在后院的石榴树下。谁知,十年过后,玉的身上竟有了裂纹,形状像一滴眼泪痕。张教授大惊,急忙请教父亲。
父亲说:“此玉汲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颇通人性,它十年不见天日,以为自己被主人遗弃,所以,神伤形碎。古人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就是这个道理。”
张教授忙问:“那还有挽救的办法么?”
父亲说:“从今以后,你贴身而戴,时间长了,它气脉充足,自然就长好了。”
张教授走后,父亲对我说:“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好玉不仅能辟邪,关键时刻,还能替主承灾。”对父亲的这番话,我向来不以为然,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我眼见为实,白思不懈了。
那是张教授退休后,在家闲着没事,报名参加了一个旅行团。没想到他随团乘坐的中巴车中途出了车祸。同车的人死的死,伤的伤,只有他一个人安然无恙。更令人不解的是,他的眼镜、相机、甚至玻璃水杯这些易碎的物品都还好好的,只有贴身佩带的玉却莫名其妙地碎成了几片。
当张教授不舍扔弃,带着碎玉来询问父亲时,父亲对着碎玉黯然很久,长叹一句:可惜啊!
而我则专门去请教了一位搞科研的朋友,他听了我的描述后并没有吃惊,只是说,人在宇宙面前太渺小了,有许多存在都是现有的科学解释不了的,能遇上就算一种缘分吧。
摘自《爱人》2004.7-14
(一、向村长同志学习,每人每天在论坛发表论文10篇以上,可以利用抄袭、下载、转贴、编造等手段,杜绝原创,力争十天内将世上所有与玉有关的文章一网打尽。)[emb18]
[本贴已被 索荣星 于 2004-8-10 17:12:03 修改过][/COLOR][/AL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