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楼主: 田海涛

汉画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6 17: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见张。[emb5][emb6][emb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19: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谢谢!晚上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7 00: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汉时代的人们不惜花费巨资建造画像石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希望这样的墓葬能够保存好死者的尸体,以便起死回生,超升到极乐极美的神仙世界,过上神仙的好日子。

战国秦汉(公元前770年至公元220年)以前,人们认为,神仙世界在东方,神仙是一些东方人。这些人住在大海里或海的彼岸,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行,而且不食人间烟火,吃得是像瓜一样大的枣及其它水果,喝得是天上的雨露甘霖或是地下的清泉。为此,秦始皇和汉武帝不辞劳苦,一而再、再而三地巡行东方,企图与神仙接头,讨得些许灵丹妙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死。

随着丝绸之路的打通,西方世界的信息不断传入中土后,神仙世界的方位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不独东方是神仙的故乡,西方乃至其他地方也有神仙的踪迹,神仙存在于四面八方。

但是,神仙世界在哪里?神仙又是什么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7 04: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漢代墓葬制度~~

西漢時期,墓葬普遍用橫穴式的洞穴作墓壙,用磚和石料築墓室,其特點在於模仿現實生活中的房屋。
西漢時期,中原一帶盛行空心磚墓,有的還施繪彩色的壁畫。大約在西漢中晚期,在中原和關中地區開始出現一種用小型磚建築的墓,一般稱爲"磚室墓"。到了東漢,磚室墓迅速普及,許多墓還彩繪著壁畫,內容主要是反映墓主人生前的豪奢生活。
西漢晚期還出現一種石室墓,到東漢盛極一時。墓室中雕刻著畫像,故稱"畫像石墓"。崐河南南陽畫象石墓、密縣打虎亭漢墓和山東沂南漢墓是最有代表性的。
東漢時還有一種"畫像磚墓",畫像的題材主要是反映官僚地主階級的生活場面,也有社會生産活動的情景。
漢代墓中的隨葬品,西漢前期和中期,主要是將死者生前用的各種器物放入墓中。西漢中期以後,增添了各種專爲隨葬而製作的陶質明器。這是中國古代墓葬在隨葬品方面的一次大變革。
西漢中期貴族墓內仍有用真車、真馬殉葬的,但車和馬都埋在墓中,而不在墓附近另設車馬坑。西漢晚期以後,不再用真車、真馬殉葬,而用木制、陶制模型來代替。漢代已廢除了人殉制度,作爲人殉的奴婢,用木俑和陶俑崐代替,所以漢代以後的墓葬開始大量出現陶俑。
漢代官僚的墓已普遍築有墳丘。在墳丘之前,設祭祀用的祠堂。東漢時,盛行在墓前建石闕,並置人物的立體石雕像,還流行在墓地上立石碑,記述墓主人的死亡日期、家族世系崐及生平事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7 05: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个星期让你们看看大的汉代空心砖的照片,是我从汉代墓地上买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7 07: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精神


汉代是佛教传人以前汉民族形成、民族精神确立的时代。汉代文化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格局和历史走向。汉画像石中隐藏的精神世界,这可能是最难寻找的,但这恰恰是汉画像的灵魂。

汉代精神是一种“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雄浑气魄,是我们民族初步形成时期特有的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带有一种崇尚阳刚之美的、大气磅礴的气质特征。汉代精神是一种宏阔的文化,这集中表现在汉代呈现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统一和开放,这也是汉代文化的精华。

汉画像石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为一体的民族艺术,它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汉代人特有的力量、运动和速度,形成了汉代艺术的特殊气势和古拙风格。汉画像石上刻画的场面,集中体现了汉代热情奔放、兼收并蓄、整体灵动、浪漫进取的时代精神。通过汉画像石、汉代玉器、汉代家具、汉代书法以及汉赋等汉代遗产,我们看到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和激情的时代。

每一块汉石里面都有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7 08: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绥德汉墓画像

这几张拓片的图案我最喜欢







[本贴已被 田海涛 于 2004-11-27 0:27:26 修改过][/COLOR][/ALIG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7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墓葬發掘的基本方法~~

墓葬是人們爲死後在另一世界"繼續生活"而留下的遺迹,居住址和墓葬都是當時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反映。墓葬只是將生前的廣泛的生活境界,縮小於墓坑之中。它是當時人們宗教信仰的反映,現實生活的縮影,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社會經濟形態和意識形態的真實情景。
發掘古代墓葬,主要有三個目的:(1)研究種族的體質特徵。創造某一種文化遺存的人屬於那一種族。可以由墓葬中的人骨來作鑒定。(2)瞭解古代的葬制、葬俗。(3)通過墓中的隨葬器物以瞭解古代的工藝水平和社會經濟生活的狀況。

一般土坑豎穴墓的發掘,先要用探鏟作鑽探工作,弄清層位元關係、分佈位置及墓葬的確切周邊範圍。墓口找到以後,即可進行發掘。挖掘填土時要注意以下幾項:墓境側壁是否已挖到;是否經過盜掘及盜坑的範圍,區別被擾部分和未擾部分的界線以及盜掘情況;是否有晚期墓打破早期墓的情況;合葬墓是否有二次葬人的迹象;收集填土中所包含的陶片及其他遺物;近底部時注意區分隨葬物和棄置填土中的雜物。清理墓室和墓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墓室的結構。豎井墓要注意有無二層台,二層台是生土還是熟土;洞室墓要注意洞室的形狀。(2)葬具及其痕迹。葦席、木椅和木槨,一般都已腐朽,但可根據它所留的痕迹,弄清它們的大小和形狀。(3)人骨架的葬式,如仰身、俯身、直肢、屈肢以及頭向和面向等。(4)隨葬器物的位置和它們相互間的關係。發現每件器物,都要注意尋找與此有關的資料。如發現斧頭時,要找木柄的痕迹;發現箭頭,要尋找箭杆的痕迹,並在附近找弓的痕迹;成束的箭頭要找箭袋的痕迹。墓葬中出土物的編號每墓自成一單位。平面圖和記錄簿上都使用同一編號。墓葬中完整的人骨架要全部採集,以便留作標本。殘缺的人骨架,可不採集,但要在野外作性別和年齡的鑒定。

發掘有墳丘的墓葬,其墳丘的發掘要用十字四分法或平行長條法。其發掘原理與發掘居住址時開探方或探溝相似。發掘土家時要弄清下列各項:墓塚之高度大小和形狀的變化;土塚內埋藏各種祭儀和紀念性遺迹或遺物,究竟放在哪個部位和如何安置。清理填土時,要注意填土中的埋祭遺存,記清層位及迹象,分析其意義。清理槨室是發掘工作的重心,要特別細心。槨室內如有盜坑,應先行清理,其出土物另行編號,不能和墓葬本身出土物混在一起。

穿山鑿石洞穴式陵墓、陪葬坑(人殉坑、獸殉坑、糧倉坑、車馬坑等)、磚室墓等,都有各自的發掘方法,應按規定的方法進行清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7 08: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画像石里的神仙世界

汉画满实而古拙,天地之间充满生气勃勃的生命。

最早登场亮相的神仙是西王母。这时候的西王母高居楼阁之上,身边围绕着一些怪异神兽,它们或人身蛇首,或鸡首狗首。在这种人和动物组合的世界里,西王母展示的完全是恐怖可畏的气氛。因为,这个时候民间对于西王母的乞求,是消灾弥祸,保佑平安。

其侍从们虽然也还是一些动物,但其工作却是以制造和传播仙药为能事。画像里的西王母世界一派繁忙,除了西王母无所事事外,玉兔在捣药,蟾蜍忙过滤,青鸟飞来飞去将仙药分送到人间,九尾狐也不甘示弱,主动寻来仙草,为西王母的仙药“工厂”提供着原材料。于是,西王母的世界成了长生不死的大本营。西王母本人也成了延年益寿的大总管。人们要想再生,非乞求西王母不可,人们要想得到仙药,也非西王母的世界不行。

但是,西王母高高在上,可求而不可遇,东汉时期的人们自有高招。

一是给西王母找个老伴儿,让她结束单身的日子,以快乐生活来取得西王母的青睐和关照。于是,作为配偶的东王公鲜亮出场。但是,东王公和西王母的结合好像有些底气不足:西王母的世界并没有因为东王公的出现而改变什么,玉兔、蟾蜍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大家都在做着实实在在的工作,而东王公则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也许他压根儿不懂也不会制造仙药。如此一来,让东王公总闲着也许有些残忍,于是,在后来的画像中,东王公也和西王母一样,开始制造起仙药来了。这样既解决了东王公世界的寂寞冷清,也使仙药“工厂”规模扩大,仙药的供应范围也比以前广而大之。

二是寻找捷径,直奔长生主题。在求取仙药的途径中,急不可耐的人们干脆省却程序,不必等青鸟分发仙药,而是直接主动向青鸟索取。山东省临沂市吴白庄东汉晚期的画像石中,有的甚至卡住青鸟的嘴巴,等不得青鸟将药丸衔到嘴里就强行索取。这一来逼得青鸟也急了眼,又去勒索玉兔,在玉兔尚未捣药以前就下定单。仙人和青鸟讨仙药,青鸟和玉兔过不去,青鸟们自己也起了内讧。如此等等,成仙得道的企求是何等的迫切!与此同时,还有两条不吃药的捷径。一条是骑乘大鸟,或者身上披上鸟的羽毛、翅膀,像鸟一样直接飞到仙人的所在;一条是骑乘仙鹿或什么敏捷的动物,以超常的速度进入仙界。这种超速超时便可以跨越空间隔阂、打破时空观念的思想,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时代里,说明了当时人们的思维是何等的活跃、发达和超前!

因为西王母来自于西方,按照阴阳五行的说法,西方的动物是白虎,白虎可以辟邪;西王母制造仙药的骨干是玉兔,玉兔跑得既快,又是草食动物,熟知百草,其制造的仙药自然最权威。因此,凡带有玉兔、白虎的特征就可以保一生平安且能够长生不老。于是,在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图像中,无论是神还是兽,都被改造成兔或虎的耳朵,人的发髻也模仿虎、兔成了双丫髻。仿佛只要样子形态上和玉兔、老虎有些像,就能够具备虎、兔的神通,成为超人。这种思想观点,影响到人们的日常打扮中,就出现了后来的“虎头帽”或“兔耳帽”服饰,凡穿上这样一件服饰,就可以辟邪长寿。人们所以这样做,目的很清楚,就是想打入西王母内部,成为其中的一员,过上神仙的日子。

但是,东方固有的神仙情结也无法割舍。那长发披肩,那具有飞鸟特征的羽衣也始终诱惑着人们想入非非。这里的仙人形象无不披散着长发,遍体羽毛,而脑后一缕长发的传统也像虎头、兔耳帽一样在东方广为流传,甚至在朝鲜半岛也有这样的习俗。脑后留一缕“长毛”或曰“老毛”的孩子就好养,就长命;而鸟翅膀一样的羽衣,则演化成了东方民族服装的披肩(或曰“云肩”)。披上这样的披肩,就像翅膀一样,寓意着同样的超升成仙理想。

西方的兔耳、虎耳和东方的长发,孰优孰劣,画像石里还曾有过争执。最有趣的现象是,这里的仙人们既有兔耳和长发的不同装束,也有二者兼而有之的组合形式,也许,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不管是兔耳的西方神明还是长发的东夷仙人,只要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气,就是好的神灵,就值得祭祀和崇拜。

东方的快捷成仙法,靠得是生长出翅膀或乘坐快骑进入仙境;西方则以吃药的方式,缓慢地从身体内部的改造入手,再外加一个绝色美女导引,在美味和美色之中飘然得道。两种方法,殊途同归,求得的都是脱离人间,升腾神界。画像石里安排这样的内容,其实就是一个成仙指南,让逝者顺着这样的导引走进那理想的天国。











[本贴已被 田海涛 于 2004-11-27 0:44:15 修改过][/COLOR][/ALIG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7 08: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墓葬結構~~

漢代豎穴木槨墓的基本結構與先秦木槨墓相同,即由地面垂直向下開掘一長方形土壙,作為放置棺槨的墓室。
槨室之構造一般均為長方箱形,槨板結合方式以凹槽榫卯為主。槨內可再分隔出不同大小之空間,以放置棺木及隨葬品。

棺木之形狀,仍以長方箱形為主,亦有頭部較寬之例,至於現代普遍使用的弧形棺蓋則極為少見。棺板之結合以榫卯或棺釘為之。

槨室之外,填土亦有各種類型,大抵為防潮而設者有白膏泥及木炭,少數墓底有排水設施。而在挖掘墓室時為方便,其墓坑口通常呈斗形。另外在楚文化影響區內,墓道為相當普遍的墓葬設置之一,可能是為施工方便而設,與墓主身分之高低並無絕對之關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