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10150|回复: 18

[转帖]和田玉的雕刻和运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3 00: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扬州山子雕工艺的恢复和发展,为原来属于青一,青二等级类的玉石原料,提供了出路,激活了和田玉的市场。在山子雕工艺恢复的同时,扬州又研制了随形雕、仿古件及玩饰件等,使扬州玉器走出了传统的五大类品种的格局,因此扬州也逐步成了和田玉的集散地。
    小料大用:谁都想得到一块完整的和田玉,创作出一件完美的作品,但这样的原料实在是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求。小料如何大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因材施艺,巧妙构思,能从视
觉上、情感上引发出丰厚、充实而有变化的空间。这就需要:一是—件玉石原料在设计时能立着
用的尽量立着用,则显得大,卧则显小。行家称:“宁立勿卧”,这是一般规律,二是在突出主体的前提下,配以链条,将作品立体空间放大,此种方式通称“链子活”。三是玉器的组合,在1964年扬州老艺人杭学文就发明了套碗机(也称套料机),在一块玉料中套出若干块料,组合成各类薰、炉、塔、盒等。四是造型要完整,做工要细腻,要使人爱不释手,玩之、佩之、饰之,有一种丰富的充实感,物件虽小,在心中的地位很大。前人的子岗牌即是例证。
    1985年,扬州出一件佳作,是由顾水骏、汪德海等人合作的白玉《三星对奕图》,料重不足千克,但倾注了创作者心血。内容引用西游记中三星对奕的故事,构图似乎很简炼,但大有多一
笔嫌多,少一笔不足之感。人物传神,在不到黄豆大的面部上,细部刻划精细入微,锭子用得处处到位,反复观赏都觉得越看越有看头,回味无穷。加之,一红皮色上刻有《对卉图》,画龙点睛,人人见之,人人爱之。
    俏色巧用:玉石的色彩是丰富的,用得恰到好处也是不易的。用得好出精品,甚至出绝品,用得不到位,反显弄巧成拙。超越常人想象的,奇异而又巧妙地应用俏色,使其增添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体现了创作者的阅历和见识、想象和灵感。
    扬州在20世纪80年代出了一件绝品——白玉《官帽》,这件作品是已故工艺大师韩宏构思设计的。这是一块半面有红皮而另半面已分化断裂的和田仔料,分化断裂的那一面,几乎是带有褐黑色的浆斑,也可以说是块谁也看不中的“废料”,充其量制作一仿古件而已。但韩先主突发奇想,发现有红皮的那面其形状很像清皇宫的“官帽”。于是把带褐黑色的浆斑部分全部掏掉,利用红皮浅刻龙的纹样图案,且色彩、外形、大小酷似一顶“官帽”,造型逼真,令人叫绝。
    又如他的作品:新疆卡瓦玉《斗熊》,原也是一块不起眼的次料,用其天然外形与色彩,构思一只笨熊,熊背恰有一道裂绺,不加雕饰,活灵活现是斗伤的熊,因此取名“斗熊”。此件作品现藏于扬州玉器厂精品室,永久保留,凡观赏者,无不赞奇,给以高价也不让售。
    以上是个人在实践中的一点粗浅体会,无非是“抛砖引玉”。目的在于我们要珍珍惜和保护和田玉的资源,合理开发和运用好和田玉的资源,探索和谋求健康的共同发展之路,使和田玉在中国玉器发展进程中发挥其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促使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久盛不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 04: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em2][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 06: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em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 07: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 08: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  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 19: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5 16: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6 19: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1 16: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2 01: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em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