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制玉爱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当时新疆和田玉便有了开发和利用的历史,在华夏土地上,先后有过辽宁山田岩玉、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玉、内蒙古巴林石、昌化鸡血石等无数极富特色和品质的玉被开采出来。这些原本与石头同族的宝贝,因其具有人们所仰慕和渴望的气韵和品质,而一代又一代地跃入人们视野中,成为比金银更宝贵的东西。我们的老祖先喜欢用玉来形容人的人格和品质,他们将玉人格化,称其具有仁、义、智、勇、洁等五德,认为君子德比于玉。这多少让同属珠宝和古玩的金银珍珠和玛瑙有些憋气,同样属于饰物,为什么玉可以又有“无价”的身价,同时又具有各色的精神气质。俗话都说:“戴千金不如挂一玉!”
不经意翻开古书我们会发现,古人薄金银而厚玉是有传统的。且不论坊间传说最深最广的“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定论,连《管子》这些老书也把“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作为定论来加以记载。就连古代皇帝们的权力象征“玺”也大多与玉有分不开的关系。传说中用15座城交换的“和氏璧”,据说就是中国用玉玺的始祖。君王们所看重的,也许就是玉的德行与灵性。而这些,恰是冰硬的金银所不具备的。
关于玉的品质和美好,不费多大力气就能找出一大堆诗句来加以论证:
“玉人歌舞未曾归”
“玉容寂寞泪阑干”
“朱唇玉面灯前出”
美女叫做玉人,美腿叫玉腿,连与敌同归于尽都叫玉碎。小小一个玉,可谓是把三千宠爱集于一身了。所以自古以来玉还是浪漫的化身,不管是结婚嫁娶,还是定情信物你总能发现玉器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