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1521|回复: 10

[分享]最喜那一头小长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5 19: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曾看过一张很温馨的经典照片:邓小平视察新疆时,手捧一位维吾尔族小姑娘的一头小长辫子好奇地看着,小姑娘则幸福而娇羞地笑着……
  这是新疆维吾尔族近千年特有的风俗:一根辫子代表一岁年龄,当小姑娘多大时,妈妈就为她编多少根小辫子。维吾尔族历来视头发如命,认为发肤受自父母,一般不允许剪掉或损害,否则被认定对父母不尊敬。待到女孩长大时,辫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长,可以散开或者盘起来,也可以自由收拾,但就是不能剪掉。一直到出嫁那天,她才能把所有头发编成两根又粗又黑的长辫子。在民风甚浓的于田县,当女人第一次生完孩子后,家人都要为这位首次当母亲的女人举行隆重的“居宛托依”仪式(做母亲结发戴帽仪式),此后,一个头戴小花帽(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世界上最小的花帽子)、粗辫紧扎、脸庞红润、生动的、丰韵的、鲜亮的少妇形象就楚楚动人地闪现在大家面前。这一习俗一直被传承了下来,成为维吾尔族民俗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都市维吾尔族女孩虽然早已时尚化了,但她们只是努力改造传统而没有完全丢失传统,对于头发只是变发型而不变核心,她们把众多的小长辫子拆开,很优雅地高高地盘在头上,以示父母给她的头发的地位高过头顶——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
哎,连普通人家的女儿都如此“以发为贵”,更何况国王家的高傲公主呢!所以,在和田一直流传着沙漠故城出土的版画“传丝公主”的故事,我想应该是真的。那位东国的公主当初下嫁到古于阗国时,为给于阗国带来蚕桑,竟然将那一枚小小的蚕种偷藏在高贵的发髻之中,从而成功地躲避了一次次关口盘查,让于阗国从此桑麻遍地,丝绸飘飞。时至今日,和田仍以出产手工“艾德莱斯”丝绸而驰名,这其中凝结了那位公主多少心思啊,真应该感谢东国公主那高贵的、细密的、蓬松的、高耸的发髻!
  自唐以来,西域歌舞闻名中原,其中影响最大、最著名的莫过于“于阗乐舞”,当时普遍流行的“胡旋舞”曾一度风靡长安。“胡旋舞”表演中,于阗舞女飞速旋转的身子带动无数散开的小长辫空中漫飞,观此景象,恰似在草原上急驰的车轮,又似顽童手中撑开转动的雨伞,更似一朵迎风盛开的天山雪莲,一群从昆仑峰顶白云里飘飞而下的散花天女。时至今天,和田维吾尔歌舞节目上春晚(2010年和田新玉歌舞团歌舞节目《党的政策“亚克西”》首次亮相春晚),登国家大剧院,小长辫演绎“胡旋舞”的精彩表演可谓锦上添花。
  第八届和田玉石文化旅游节上,来自墨玉县16个乡镇的200多名维吾尔族妇女现场展示了她们无与伦比的齐腰齐腿甚至齐脚的美丽长发,还现场举行了编辫子大赛,令中外嘉宾大开眼界,把和田乃至新疆的黑发探秘文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是的,这些从小就用沙枣树胶、吾斯曼草、桃仁、核桃等纯天然原汁原味植物保养头发的维吾尔女人,怎能不黑发浓密油亮?又怎能不长发飘飘呢?
  小辫是长发的集结和缠绕,长发是小辫的奔放和飘逸。小辫是长发的收拢和规整,长发是小辫的散射和延伸。
  想想也是,谁不爱那一头瀑布似的长发?谁又不喜那一头黑光油亮满头的小长辫?
  诗人徐志摩就曾写过: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的确,飘逸的长发,是女人温柔、美丽的代名词,是女人的第二张脸,是女人最动人的情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5 19: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的长辫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5 19: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emb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5 2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5 20: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见犹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5 21: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17: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17: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17: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18: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她们如何保养小辨很好奇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