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爱好玉器多年,皆在一味的研究玉器的各种状态。
多半时间似在隐居,大有‘闭门即是深山’的洒脱与自愚。
好在,经常奔赴、流连于收藏界,眼界才不至于过于落伍。
前时又,经古玩界长者朋友的指点:
不要老待在玉内沉迷,最好钻出来感受一下世界。
故尔,有意广交同道之友、广结名家大师之缘、广表个人浅薄之见。
以玉器为由头,交的朋友,往往都是坦诚淳朴的知音朋友。
似乎总是胜过任何酒肉、利益、等级、权势等的场面朋友。
无论是,平民布衣与顶级大师,能作平等的探讨交流;
还是面显稚嫩与耄耋斑白的忘年相处;
都应该解释成,是玉器艺术所产生的一种特有魔力。
一个好的器物,,又何尝不是在期待,珍视它的主人。
于是,我常梦中逛市场,穿小巷,访户家......
总感觉,有个饱经沧桑变迁,却未遭善待的玉器,
正倦立某一隅,透过缝隙用期待亲人的目光,四处打量。
看玉器,总比见什么都悦目。
不管稀有或普通,皆有如获至宝的感受。
为求得,总辗转反复,坐立不安。
既偿愿,则激动不已,寝食无序。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子非鱼,亦难知鱼之艰辛。
不玩玉,根本不知道个中甘甜酸楚。
玩玉本是雅趣事,搞不好就成了烦恼事。
要是一味的无止境地要求,藏品数量与质量的某种程度;
而忽视,自身物质条件的承受能力,就会为其所累。
若是同好,同道之间,又有不成文的相互攀比之风,
逼得自己骑虎难下,那只好舍弃一切,来成全虚荣.
最终,就成了玉‘玩’人,失去了原有的情趣。
古语,玩物丧志.可能就源于此类状况。
收藏把玩器物,更多作为工作、事业之余,舒释紧张气氛,一种精神上的消遣方式。
不要有意识地作为商业、事业上的,投机性的操作和经营。
刻意的投机取巧,过份的强调投资回报,
那只是市侩的生意营生,决无赏‘玩’趣味。
总之玩玉是,以‘玩’为主要,以境界为目的,以愉悦为主旨。
不能把‘玩’,太当回事。
不必盲目攀比,更不要妄自夸大,或图称霸。
真正玩家,多为淡薄名利,修心养性,自娱自乐,随境而安。
其实,现在绝大多数‘玩玉’的人,都是‘半路出家’。
这是由于,以前‘玉’的出现频率较少,并且精到的藏品难成系列。
此前的收藏者,也许更关注其他东西,如:钱币,茶壶,书画,杂项等。
玉器,多数只是附带的收藏品。
随着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品味的热潮升级,及其他藏品市场越来越不理想的种种因素所驱使。
于是大量的投机者,爱好者,跟随者,甚至于一夜之间都转向了行情日益看好的‘玉’市。
在温室效应的感染下,吸引了更多人的兴趣倾向与不断的争相加入。
很多收藏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也终于印证了:‘玩玉’只会越来越能带来益处而决无害处。
除了籍此就能,轻易的结交到文化、艺术界的名家、大师外;
只要不买到假冒的赝品,可以说:任何货真价实的玉器,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不同程度的升值。
过于沉迷物质消遣,有碍正常工作生活次序,不值得提倡除外。
悠游世俗间,淡漠明志,宁静致远,即可净化成一个高洁的心灵。
当初因喜欢形态,追求新奇,附庸风雅,顺势而为等等,非虔诚的玩玉者。
也会受到,好玉本身‘特有魅力’的‘引诱’下,渐渐变成其忠实的拥戴者。
与其说:玩玉的感悟,是人对事物的一个认识、理解的过程;
不如说,何尝不是:玉器同时的在影响、改变人的一个过程。
此中,人与物;天时、地利、人和;
应是在各种时机、条件的组合下,存在着各种的变数与结果。
不管成就了各人的何种功绩.但肯定皆为受益者.
不好说,品茗玩玉,实可有益终身。
但可讲:相对以礼,经心斟酌,参禅悟道,休闲安逸,
自算是一件人生之乐事。
玩玉可玩其味,玩其趣,玩其艺,玩其雅致;
亦有专注玩身价,玩稀有,玩品类,玩玩而已等;
各有所图,其实不必强求一致。
祈望玩玉者,越玩越专业,明了。
千万不要见了太多玉后,自己却犯了迷‘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