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缘社区

论坛暂仅限浏览使用  
查看: 4844|回复: 4

和田有玉初養成--《玉石之路》大型活動製片人漢城談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5 11: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發佈時間: 2002.9.5

??今年6月,中央電視臺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將聯合組織“探索玉石文化”科學考察活動,大型電視活動《玉石之路》因此孕育而生。為了配合本次活動網上報道及宣傳我們專程採訪了本次活動的製片人駱漢城先生。

??本次活動的主題--玉石,成為我們談話的核心內容之一。中國之大玉石之多,為什麼單單以和田玉最為高貴,並且成為本次活動的考察重點呢?“絲綢之路”大家都很熟悉,那麼在它之前真有一條意義非凡的玉石之路嗎?它們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繫呢?關於玉,您又了解多少呢?您聽說過盤玉嗎?您知道如何鑒定玉石嗎?

??以下的訪談實錄將為您破曉種種疑問。


一、“和田有玉初養成”


??(背景資料)和田玉由於它的優良玉質,幾千年來在中華民族中形成了全民族愛玉、崇玉、尊玉的民族心理。

??正如《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作者、英國科學家、歷史學家李約瑟教授所說:“對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來,玉的質地、形狀和顏色一直啟發著雕刻家、畫家和詩人們的靈感。”

??中國和田玉從七千年前的新石器開始流傳,經久不衰,稱譽古今中外,在中國和世界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以和田玉雕琢的精美玉器,具有獨特的中國氣魄、藝術風格和濃厚的東方民族特色,在世界上被譽為“東方藝術”,是人類藝術史上的輝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藝術寶庫的珍貴遺產。

??所以,對和田玉和中國玉文化的研究和深入探討,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記者:你提到和田玉的未解之謎,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切入點嗎?
駱:這是科考隊和專家要解決的問題。和田玉從出土文物上看,最早大概有1萬年左右。在這八千年間,在陜西等一些離它大概有六千多公里的地方,出土的玉經過專家的鑒定發現是和田玉,為什麼那麼早就能到這兒來?那實際是很遠,兩邊也不搭界。對和田玉其實在史前世界就開始認識了。

記者:那麼和田玉大概什麼時候被中原廣泛的接受呢?
駱:傳統說法兩千年以前。和田玉正式被中國人接受,現有線索實際是四千年左右。

記者:據說春秋戰國,屈原寫的一首詩裏提到過一種玉,可能就是和田玉?
駱:對,這個早之前還有別的玉。比如早期的山東地區,還有江浙地區出的都是當地玉,後來就被淘汰了。實際這個地方還可以採到,但高級的就專門用和田玉。

記者:能簡要介紹一下和田玉嗎?據說和田玉中最珍貴的要數羊脂玉?
駱:和田玉本身是一種跟羊脂似的,不是透明,釉質光澤;如果有這麼一塊得上萬元。但是那個叫子玉,也叫次生玉。為什麼呢?這個玉是暴露在外邊的,暴露在自然界中,已經被大自然多少年沖刷,那個玉已經變了,玉裏的結構都已經在變化,這個玉最珍貴。而礦底下的玉,那個叫原玉。

記者:和田地區主要屬於哪個民族?
駱:就是維吾爾。

記者:他們民族跟和田玉有沒有什麼淵源?
駱:原始時期是史前時期就有了,而且那個地方出土很多文物和原始人,實際是新石器時期出土的玉葬,不能說特定的哪個民族。



二、何謂“玉石之路”

??(背景資料)人們大都知道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上有一條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絲綢之路”的前身是“玉石之路”。

??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只有1600多年的歷史,而“玉石之路”卻有著六千多年的歷史。歷史證明:我國邊疆和中原、東方和西方的文化與商貿交流的第一個媒介既不是絲綢,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

??和田玉首開了我國邊疆與中原、東方與西方交流的運輸通道,在東西方經濟與文化的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遠遠超過了絲綢。“絲綢之路”是後來的絲綢交易商人利用“玉石之路”這一古老的通道發展起來的,而和田玉又利用此路世世代代向東西兩個方向輸出。可以說,和田玉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開路先鋒。

??那麼,古代新疆的和田玉是怎樣跨越高山峻嶺、戈壁山川到達我國中原,又如何向西行進,中途經過了哪些中繼站,“玉石之路”究竟是怎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這一直是國內外專家學者關注研究的課題,而且又深藏著許多迷人的奧秘。

記者:玉石之路,絲綢之路應該是固定的專有名詞了,不過我們好象並不熟悉“玉石之路”,這麼一個固定的提法。
駱:從書上看,很多書都有;還有包括中國古代文化的一些延續上的東西,玉石之路,實際早就有,有幾個證據,第一個證據是玉門關,這就是一個走玉石的通道。

記者:玉門關這個名稱和“玉石之路”有聯繫嗎?
駱:這是完全聯繫的,歷史已經考證過,不用再去考證了。過去咱們常講絲綢之路,已經比較普及了,而玉石之路因為太早,並不為人們了解。絲綢之路是兩漢時期開始說,這個之前其實就有一條路,而這條路就是玉石之路,從目前文獻上看,都這麼提。只不過有些專家的提法不太一樣,叫玉之路,因為玉跟石不一樣,有些專家不同意石,認為玉石涵蓋太廣,包括了其他寶石類,比如翡翠,瑪瑙,都叫石,都可以劃在玉石這個範圍內。所以專家有些比較更專業的專家說,叫玉之路,或者叫和田玉之路。

記者:能說說“玉石之路”具體存在的地點和年代嗎?
駱:基本這個地方發現了,一個往西邊走,一個往東邊走,兩邊的年代差不多。然後往西邊走就停滯了,那邊的人對玉不太感興趣,只是發現些玉的飾物,由於民族的不同,流傳到西邊的玉並沒有長期被接受,而往東邊來的最後被接受了,就成了中國文化非常重要的象徵了。

記者:這個時代比絲綢之路的年代如何?
駱:要早。

記者:絲綢之路是一整條線,玉石之路,包括可能有其他地方也涉及到,包括國內,包括國外。
駱:初步從和田,新疆和田這一代,然後向東移,最後走到我們現在的東部來,基本上是這樣,這條線基本是這麼走的,而且這個玉石之路成型,成為路在兩漢以前就有。

記者:絲綢之路有兩種說法,有一種西安到伊斯坦布爾,有一種是加上洛陽,玉石之路有沒有起點終點??
駱:玉石之路跟這個基本一樣,差不多。這個張騫走的時候,這個路就有,不是自己尋著路走,開始是玉石,後來其他的貿易開始了,張騫是更加大規模的,政府認可的行為在走,原來是老百姓在走。張騫這是官方認可的。

三、初識玉的鑒定

記者:很多人喜歡買玉,都是有真有假的,簡單的鑒定方法是怎樣的?
駱:需要專業人員鑒定。不過玉要看它的純凈度,越純凈越好,越雜質少越好。

記者:玉石之類的器物,網友能不能透過上傳圖片加以鑒定,比如是真是假,或者價值多少?
駱:因為玉的形狀不定,另外它的物理結構不好看,看不清楚,圖片就更難看清楚了;不過專家在眼前肯定能鑒定。比如你有一塊玉,然後傳一張它的圖片,專家可能很難看清楚了。因為玉的顏色特別多,他只能分析這個成色,他只能作個這種概率很大的、比較模糊的定性。專家必須拿過來看,他還要經過整個的鑒定,因為很多的玉,外面買的都弄一層蠟,特別亮,還有用石粉燒出來的,那很難說。玉的鑒定實際是一門學問。

四、盤玉:人玉之說

記者:人們喜愛玉,玩玉的人也很多;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他們的奇聞軼事嗎?
駱:盤玉,可是算是其中之一吧。比如一塊玉,這玉裏很多疵點,有盤玉的奇人拿這個東西來回揉,最後這個疵點沒有了。按照專家的說,這個玉本身在外界的物理作用下,它會在結構上發生變化,而成份不變,玉的特殊就在這兒了。

記者:盤玉就只是拿手揉玉嗎?
駱:盤玉的人,稱的上中國一絕,他揉這個玩意能揉的手都變形。他要天天這麼揉玉,最後這個瑕疵就消失了,玉石完全看不出曾有過瑕疵,而且變得特別潤了。經過盤的玉價值大多了。我們採出來的玉叫生玉、原玉,它裏頭有很多的疵點和斑痕,雜質很多,如果拿出來以後經過盤,就會變得很好,玉會變得非常圓潤。專家講這個玉是通靈,為什麼通靈?就是在人為作用下居然能夠按照人的意志會變化。

記者:所以也說玉可以保祐人,可以保祐健康?
駱:絕對的保祐人--專家都這麼說。為什麼子玉寶貴,因為它在大自然裏經過風吹雨打盤過了,更顯得彌足珍貴。

“玉石之路”科考探險啟程

發佈時間: 2002.6.27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專家和我國玉石專家聯合組成的“玉石之路”科學考察隊,將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玉石科學考察探險活動。

    據最新的考古研究證明:玉石之路是絲綢之路的前身,是先於絲綢之路1000多年而存在的,在學術價值上也超越了絲綢之路。

    此次科考探險活動將首先從新疆和田出發,沿著和田地區的白玉河逆流而上,最後到達海拔5000米的昆山河谷、冰川地帶尋找玉石的原生礦點。此次活動除了尋找原生礦點外,科考隊還將沿著當年運送玉石所途徑的地區,對整個玉石之路的路線進行考察,沿河西走廊、北部大草原向東前進,最後到達古代玉石運輸的終點站中原地區。

    史書資料記載,在我國的青銅器、鐵器時代之間,其實還存在著一個玉器時代,它是中國文明的起源時代,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古代人民就發現了和田玉,並把它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東西方運送和交流,它的作用比起“絲綢之路”來說提早了1000多年,這也再一次證明瞭我國邊疆和中原、東方和西方的文化與商貿交流的第一個媒介既不是絲綢,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因此,和田玉與中國文明的發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古時中原地區人們所使用的玉大多都是來自當時的西域(即現在的新疆和田地區)和田玉。

    和田玉一般都是取自崑崙山北麓的兩條河:白玉河、墨玉河。數千年以來,這兩條河中的和田玉經過無數胡漢商人和撈玉人竭力挖掘,到目前為止,每逢夏秋季大水過後,河中依然都是採玉的人,和田玉的數量並沒有因為人們數千年的挖掘而減少。但對於它的真正源頭和玉文化起源的準確時間在學術界卻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迷。

    據悉,整個探險考察活動將歷時四個月,途經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市區,行程1萬多公里,中央電視臺將全程跟蹤報道此次活動。


玉石之路》大型系列紀錄片

發佈時間: 2002.7.11


    今年6月,中央電視臺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將聯合組織“探索玉石文化”科學考察活動。此前,我們已經與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了為期半年多的籌劃。社科院專家希望我們能給予全面報道。

    由於本次活動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科學文化和道德精神,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將是一部生動的優秀宣傳教材,對宣傳中國西部作用很大,對繁榮西部經濟,發展西部旅遊事業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拍攝路線途經河北、河南以及西部地區如: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重慶等省市區。行程1萬多公里。

    拍攝將歷時四個月。期間,我們還將對幾個重點玉石產地及重要的玉石文化地區進行採訪,如新疆、雲南、遼寧、浙江和北京、上海、陜西、山西、山東以及國外的緬甸。

    本系列紀錄片內容覆蓋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在報道和宣傳的力度上在全國都可以說是少見的,《玉石之路》是一次真正具有全國意義上的報道。

    玉石之路在學術價值上超越了絲綢之路,從學術上考察,玉石之路始於人類文明萌芽之初,而絲綢之路始於漢。考古發現證明:玉石之路先於絲綢之路而存在。由於玉石所涵蓋歷史文化極為深遠和複雜,如果我們的紀錄片能夠縷清玉石文化的脈絡,將有助於了解我國漢以前歷史文化層絡。

科考活動

白玉河頭探玉源

探尋崑崙山深處和田古玉的神秘原生地

一、價值與意義

    發軔於新石期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國文明有別於世界其他文明的顯著特點。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用作人神心靈溝通的仲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徵意義。取之於自然,琢磨於帝王宮苑的玉製品被看作是顯示等級身份地位的象徵物,成為維繫社會統治秩序所謂“禮制”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玉在喪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無比的神秘宗教意義。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於人的道德品質,作為所謂“君子”應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頌,更是中國人的偉大創造。因此,玉於古代中國所產生出來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特例,是東方精神生動的物化體現,是中國文化傳統精髓的物質根基。而這一切都與和田古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大量文獻記載,中國古代(三代至隋唐以降)用玉主要取自“昆山之玉” 即和田玉(古代的于闐國)。屈原說“登崑崙兮食玉英” ,李斯說秦始皇“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宋應星在《天工開物》裏說:“凡玉入中國貴重者,盡出于闐。”此外,眾多的考古出土古玉器和相關研究,如近年對殷墟婦好墓所出玉器的化學分析也證明這一說法。正是由於我們先人對玉尤其是“昆山之玉”的無上推崇,也使得崑崙山成為中國古代宗教之聖地、無數神話故事中的仙山。《山海經》、《穆天子傳》有關崑崙玉山的說法,便是這樣產生的。

    實際上,中國古代所用“昆山之玉”大都取自崑崙山北麓的兩條河:白玉河、墨玉河。令人稱奇的是墨玉河所出均為墨玉,白玉河所出大多為白玉,尤其是出產玉中聖品“脂玉(又稱羊脂玉)”。數千年以來,這兩條河經過無數胡漢商人和撈玉人竭力的求索。元代維族詩人馬祖常《河湟即事詩》中寫道:“波斯老賈渡流沙,夜聽駝鈴識途賒。採玉河邊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時至今日,每逢夏秋季大水過後,河中仍然滿是撈玉求利之人。這種現象之中蘊涵著一個千古未解之謎:玉河中千百年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玉石究竟來自那裏?也就是說,白玉河與墨玉河中撈取不盡之“籽玉”的原生地到底在哪?

    本次考察就是要在崑崙山深處、白玉河源頭由專業學者溯河進行一次探險考察活動,尋找河玉的原生礦脈,揭開這個千古之迷。

二、風格與內容

《白玉河頭探玉源》選題獨特之處有以下四個方面:

1、 這一選題至今尚未有媒體涉及,原創性突出。
2、 面對逐步揭開的歷史謎團,選題懸念強烈。
3、 隨考察進行而展開介紹的中國古代玉文化;玉石開採、加工、運輸和貿易等方面知識,為大眾喜聞樂見,社會親和力強。
4、 隨鏡頭看到的和田綠洲風貌白玉河、崑崙山奇異風光;考察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的生活等等有很強的大眾娛樂性。


三、前人的探索

古代:

    中國古代對玉石的強烈需求,刺激了西域玉石開採業的發展。但是,無論是古代還是近現代,人們主要是在和田附近的河流中尋找籽玉, 而沒有能夠在和田河上游找到白玉礦,玉石開採只得在莎車至塔什庫爾幹地帶的礦區進行,這個礦區以青玉為主,也有白玉,分佈在葉爾羌河、密爾岱山和瑪爾瑚普克山地帶。調查發現塔什庫爾幹縣境內有古代開採玉礦的遺址,說明古代也在這裡有過開採。徐松《西域水道記》稱這一礦區所產青玉“玉色黝而質堅”。清代最大的玉料都產自這一礦區。但是,最高等級的玉石,仍然只能依賴在和田河撈取。因為資源極度寶貴,所以清代還對和田河撈玉作了嚴格規定,實行所謂“玉禁政策”。清人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對此有記載。關於和田河撈玉,古代還有十分有趣生動的記錄和圖畫,比如《天工開物》等書。

近現代:

    隨著近代技術的提高,人們不再滿足於和田河中撈玉的古老辦法,但是又苦於找不到脂玉礦床,只好仍然向和田河動腦筋。比如,用炸藥攫取和田河的河床,在古老的沖積層、堆積層中尋找脂玉。而這不過是古代撈玉辦法的延伸而已。現代礦物學家、地質學家對和田玉認真研究後,得出結論,認為和田玉的成因與鎂質大理岩和中酸性岩漿岩侵入,兩者發生交代作用有關,和田玉屬於“接觸交代變質作用”的產物,在恐龍稱霸地球之前數億年的時候,就已經出生了。和田河中的玉石,是隨著夏季河水的北流而離開崑崙山、到達和田綠洲的。其原生礦,應當在崑崙山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這個海拔地質風化比較嚴重,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夏季融雪時,風化了的山料原生礦表層破碎,崩落河谷,隨著洪水衝向下游。但是,每一次尋找原生礦的活動都失敗了。而每一次的失敗也都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十分寶貴的地理地質資料,甚至會有意外收穫。比如,1977年,新疆地質工作者在冰川消融後的季節,進山尋找脂玉礦點,雖然未能找到,卻在山谷中意外地撿到一塊重達158公斤的特級白玉(脂玉)。尋找和田河源頭玉礦的工作,由於艱難、危險,對工作人員的身體、知識和野外素質的要求,都非常高。這可能是歷次探索都勞而無功的原因。

四、成功的把握

資料與研究的準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工作隊數年來一直進行和田古玉的產地、開採、運輸、貿易、加工等方面的研究。曾廣泛蒐集資料(歷史文獻、地圖和衛星晾影象、玉石採樣等),多次實地考察,都是這個考察活動成功的基本保證。本選題策劃者和考察成員之一巫新華,現為新疆考古工作隊隊長。

考察隊專家組成

陳明 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國古代宗教研究。
巫新華 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事新疆考古研究。
羅新 博士、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精通西域史。
李新峰 博士、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長開歷史地理。
以上四人符合本考察活動各個方面的學術與田野要求,是考察活動的基本學者保證。

五、考察路線與時間

地點

    考察將在新疆和田地區白玉河(又稱玉龍喀什河)的上游海拔2000至5000米的昆山河谷、冰川地帶進行。

時間

    考察進行的最佳時間是每年冰山雪線消退到最高點時最為合適。8月中旬開始到9月上旬,是最佳時段。這個時間內冰川消融到最大限度,並隨著第一次降溫而重新開始增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0 05: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掌[emb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5 06: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23: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9 00: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