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是汉代艺人雕刻在墓石、棺椁、祠堂的一种石刻装饰,盛行于西汉和东汉、魏晋年间,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文物资料。内容深沉雄大,形象生动繁多,是两千年前中国社会形象的百科全书。
找些资料和图片一起编辑出来,希望和喜欢汉石的朋友一起学习。
-------------------------------------------------------------------------------------------------------
汉代盛行的画像石,是一种特殊的浮雕形式:以刀代笔,或阳刻,或阴刻,或两者结合,还有浮雕的形式,或者浮雕与刻划相结合,可谓雕中有画,画中有雕。画像石通常是作为建筑装饰,镶嵌在祠堂、陵阙、更多是墓室内的门侧的砖室上。汉代画像石对于研究汉代的建筑、雕刻、绘画具有很大价值,作为雕刻艺术形式,上承先秦青铜艺术,下开两晋南北朝雕刻艺术的先河。
画像石的规模和艺术水平,体现了墓主人地位的显贵,大多集中在经济富庶,文化发达、附近石料充足的地区。汉画像石墓以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四川、江苏、安徽等地区为多。
山东是古代文化发达的地区,汉代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与老庄阴阳五行、历史神话等交织在一起,成为画像石表现的主要内容。画像石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反映庄园、车行、聚会、宴饮、战争、乐舞、杂戏、作坊、狩猎、手工劳作等现实生活场面,还有描绘禽、兽、鱼、虫、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以及各种建筑的图形与装饰图案。风格质朴厚重,劲健秀美。
河南南阳画像石主要描绘的是神话人物、祥瑞禽兽及星宿图像等,如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仙人,以及金乌负日、白虎星座等。画面在表现一个故事时,以横向分布为主,造型的运动感极强,具有蓬勃的野性和生机,风格豪放古拙,泼辣有力,恢宏而博大。
四川的画像石形制多为长方形,有的以数条组合为一个宽阔的画面,好像今天的宽银幕,如《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王》,都有两米长。有的画像石合计长11米之多,描绘了车骑出行、杂技、宴乐观舞、农作、庖厨及历史故事等。与其他地区比较,四川画像石精巧活泼,纯朴自然。
西汉时代,统治者的墓室内壁、墓门、斗拱、石坊、祠堂的墙壁,都有画像石或画像砖砌筑。画像石一般都施朱彩。施彩前对石料要经过打磨,但仍有粗糙感,因而又显得随意、自然、造型与雕刻风格相统一。
画像石发展了我国传统的雕刻技法,成为一种类型的雕刻作品,这样的刻和划制作出的浮雕比墨色绘制的壁画保持得更长久,给人以立体感。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建筑、生活、习俗、观念等有很高价值的艺术品。


[本贴已被 田海涛 于 2004-11-28 13:39:57 修改过][/COLOR][/ALIGN] |